馬云:互聯網時代才剛剛要開始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今日出席在臺灣召開的“2014兩岸企業家峰會”并發表演講。馬云表示,互聯網時代尚未真正到來,或者說互聯網才剛剛要開始,下一步全球大趨勢是要從IT(Information Technology)走向DT(Data Technology),而且“觀念”轉型升級才是成功的起點。
馬云強調,創新是年輕人的事情,勉勵年輕人要勇敢改變、重視別人失敗的經驗,他也愿意幫助臺灣的年輕人創業,也期待有心創業的人可以跟他聯絡。
對于創業,馬云強調自己歷經30幾次的失敗經驗,他認為,“改變與行動”才是成功的DNA。馬云以自己的創業經驗為例表示,現在的阿里巴巴是全球互聯網巨頭,一般人可能以為他很懂“網絡技術”,但他自嘲“對技術很頭痛”,到現在對芯片也沒搞明白,他沒學過MBA、沒學過計算機、不懂軟件,但是創業靠的不是技術而是觀念。
馬云表示,不懂技術的人可以把懂的人請來,因為數字的鴻溝不在于技術,而在與“思想觀念”,觀念的鴻溝才是真正的鴻溝,轉型升級就是要把腦袋升級,腦袋升級經濟才能真正升級。
他進一步說,未來的技術將從“IT”(資訊科技)走向“DT”(數字科技),這就是典型的“思想觀念的差異”;IT的經濟是讓自己越來越強大,DT則是讓別人強大。他指出,未來的經濟一定是利他主義的經濟,封閉、利己的經濟正在發生極大的轉變,未來的經濟一定是“分享、透明、擔當”的經濟。
馬云說,他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功,是鎖定了未來的成功者,看到別人的問題,解決別人的問題,看到哪些機會是“今天做10年后會成功的機會”,而非“今天做明天就會成功的機會”,改變從現在開始,行動才是一切成功的起點。
相關鏈接:
無論我怎么解釋“新常態”,它跟在座各位有什么關系嗎?這30年來,有哪一個詞能讓你們在聽過之后,就決定自己的行為嗎?根據我對浙商的理解,他們從來不是這樣的。這就是我為什么說“新常態”不重要的原因。我不認為未來可以預測,未來只是行動的結果,而行動除了受到預測的影響之外,也受到一些直覺和沖動的影響。所以,經濟學家的一個重要工作就是觀察人們的行為,然后“猜測”未來,而不是“預測”未來。
很巧,我最近觀察過浙商。南通和常熟,這兩地都是傳統產業的大本營,那里有很多浙商。每年,南通大概有1千億產值的床上用品,常熟大概有1千億產值的服裝—當然,都不是高端的。這次經濟下行,對這兩地的傳統產業沖擊非常大,實際上增長數字很低,與前幾年的情況相比,形成了很大的反差。
在這么糟糕的經濟形勢下,很多企業都做不下去了,我卻發現一個浙商還在辛辛苦苦地做服裝。她使用新的技術,雇用自己的模特,開始跟互聯網接軌,然后跟歐洲的一家企業(也可能是浙商投資的企業)聯合起來開發面料。我就問她,你是哪里人?她說,我是浙江溫州人。我問,你們溫州企業不是都炒礦炒房和放貸了嗎,你怎么還在這里做服裝?她說,自己在西部的礦業投了2600萬,現在完全收不回來,就開始做別的事。
這個事例給了我很大啟發,這個啟發也與剛才提到的“新常態”有關。政治局開會提到,中國經濟有“韌性”,我認為“韌性”就是關鍵詞。我觀察的浙商就有韌性。作為北大的教書人,我覺得2600萬是好大一筆錢,她卻說2600萬就2600萬,沒了照樣在那里辛辛苦苦做服裝。我原本以為,炒過礦的人回不到實業了,但是她回去了,這個例子給了我很大的鼓舞—中國人、浙江人、浙商,有韌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