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經濟”趨勢分析 內衣市場仍然巨大
一、消費升級:關于大消費投資,我們看到未來的機會是消費升級,更多的關注于“非生活必需品”,是時候say goodbye to“屌絲經濟”,而轉向于“輕奢經濟”。
1、 消費能力增長飛速
2010-2020年,中國的中產階級,也就是家庭可支配收入達到16000-34000美金的群體將增長10倍,中國的人均GDP達到8185美元,那也就是今天韓國的水平,或者美國的70-80年代,中國人有錢了,消費層次一定會上去。
2、 “非生活必需品”和“半生活必需品”的增長會快于必需品
例如女性消費正餐增長正在放慢,女性一輩子熱衷減肥,但甜品不能不吃。2011年,我們看了一家公司摩提工坊,他們賣9-11塊錢一顆的摩提,臺灣也叫磨嘰,那時候我們想這么貴的東西誰買呀?吃個盒飯也就10-15塊,誰會花這錢?結果當時我們的實習生說他會買,帶女朋友看電影/逛街的時候買著吃,這就是消費升級,這就是“對自己好一點”,而且該產品70%的消費者都是小女生。結果我們投的這家公司陸續又做了西樹泡芙、摩提工坊、和米堂、清潭洞等品牌,店鋪從100多家擴展到如今的800多家。
3、 關注輕奢經濟
中國近代歷史上第一代未經歷饑餓感的人群——80/90后已經登上大舞臺,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這一代人敢花錢,
敢為自己花錢,而上一代人只敢為小孩花錢。所以有些行業的真正崛起,比如養老產業,是要等到70末,80/90后成為主力消費人群才有戲的,因為他們肯為自己花錢養老;城市快速發展,平均結婚年齡推遲到30歲以后,大把時間享受青春,“對自己好一點” 成為年輕一代消費習慣;中國女性經濟上更加獨立,撐起不止半邊天,在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甚至是大半邊天。未來5-10年,我們將進入了追求個性,忠于品牌的 “小時代”。
女性經濟:我們提出一個口號,叫Invest for her, 也就是為“她”投資。
根據Nielsen的報告,發達國家女性消費在諸多細分行業中已經占據主導地位,這意味著你們家衣食住行,基本都是女朋友或老婆說了算,除了買個房子,你可能參與部分決策,絕大多數的消費決策權都掌握在女同胞手上;
看一下海外市場,美國每年女性消費是7萬億美元,相當于美國GDP的一半;核心原因之一還是女性自身地位本來就在提高,職場中越來越多的女漢子。美國數據還顯示,50%的男性定位產品也由女性購買,所以說就算做男性內褲產品,你的廣告文案還得針對女性客戶,因為老婆在幫老公做決策。
中國女性:在中國,“她經濟”正在崛起,女性文化自母系氏族社會后再一次回歸主流。
二、職業結構的調整
制造業向服務業的轉移中,女性在職場的競爭劣勢逐漸消失。中國22%的CFO是由女性擔任,并且相當數量的女性進入中高層管理職位。今天跑去投行一看,一大把女banker,咨詢公司一大把女associate, 女性收入的逐漸提升自然把購買力向上拉升;
家庭總消費的決策者
根據中國年度消費數據,全國75%的家庭總消費由女性決策, 阿里的數據顯示,阿里在線電商銷售額的70%由女性貢獻。女性在社會中扮演了多重角色,她們是女兒、妻子和母親。4/2/1的家庭結構中女人成為家庭中掌管一家老小花費的主要決策者,所以有口號叫做“我負責貌美如花,你負責賺錢養家,順便幫你管管家”, 資金的決策使用權都在女性手中,以女性為中心的消費主義成為主流。女性的消費欲望和能力相比男性更容易被激發,有著比男性更高的購買熱情,沖動型消費讓雙十一屢創新高。
議價能力高
根據聯合國的報告預測,由于過去的重男輕女,人口比例不均,未來10年中國將出現5000萬男光棍,所以女生的議價能力更高。
女性消費細分市場:美業,傳統上理解的美業就是美容,美發,化妝品等。但今天我們希望從女性角色和需求的角度來分析和美相關的女性行業。
三、角色
前面提到女性的多角色造就了他們在消費決策中的主導地位,妻子和母親這兩種角色承擔了大部分的家庭責任,她們要照顧自己的丈夫和子女,為他們采買物品。這不僅是一種角色定位,也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后天習慣,深深地影響著女性的消費行為特點。
1、 戀人和妻子角色,相關行業有婚戀,婚紗,攝影,蜜月等等細分行業,個人覺得這是女性非常重要的一個時間過程,婚姻一生可能也就一次,一錘子買賣,這種高價低頻的行業重復消費率極低,用戶獲取成本較高,有一定的創業風險。其未來出路可以拓寬產品類別,讓一個結婚客戶在一個網站上同時完成婚紗、攝影、跟妝、婚宴等多元服務,最大化利用客戶價值。在結婚成為妻子后,女性管理的買賣是值得長期做的,比如家居中間的再細分行業 - 家紡,該細分領域已經孕育出了羅萊、富安娜、夢潔幾家上市公司,還有像大樸、優曼等互聯網企業,希望通過互聯網的方式來改造這個行業,機會也是很大的。
2、 母親角色,這個市場至少是20000億的規模,身份衍生出很多細分行業,經期/備孕/,定制孕裝/月子餐/月子中心(產后瘦身),奶粉/玩具/童裝,早教/藝術中心等。其中像備孕、兒童教育等行業就很有機會,最近的投資也比較頻繁。我們去年剛剛投資一家私立國際學校,面對的決策者還是女性/媽媽,所以我們學校的推廣、銷售策略都對女性消費群體有所側重。如果你把女性客戶維護好了,教育這件事情上她們會不求回報的投入,所以了解你的顧客很重要。
四、自身需求
服裝,其實女性服裝是一個很難投資的行業,變化太快,成千上萬的SKU,瞬息萬變的潮流。我們基金的一位顧問成功把Nautica,Tumi等品牌重振輝煌。大家看到的女性品牌中,往往女包品牌比女裝品牌賺得更多,因為女裝是用來裝門面的,fashion show賺的熱鬧,利潤都從經典的幾個包包中掙走了,比如快時尚品牌Zara,其實掙的不是fashion的錢,是供應鏈效率的錢。
內衣,在美國這是一個132億美金的市場,中國也很大,平均一年1位女性會消耗6件內衣,內衣的毛利有67-80%之高。香港上市的都市麗人雖然30多億的銷售收入,但形象還是很土,它絕對不是中國的Victoria Secret,60/70后可能認為內衣是穿在里面的,可是80/90/00后可能對內衣的認識是不一樣的,內衣是“外穿”的,所謂“外穿”即內衣根據場景而變化,比如瑜伽/運動內衣,工作內衣,休閑內衣,特殊節日內衣等。內衣的品位決定了女生的品位,日本/歐洲/美國等成熟市場的內衣會逐漸來到中國,同時內衣又只有那么幾塊布, 你可以把它做得很精致,收500-600的價錢,加上功能性的因素,作為兩性交流的情感媒介,為“情趣”二字,女生就會為此買單,還有男士為此買單。
(1) 女性憧憬“永遠年輕”,所以有個牌子叫Forever 21。
(2) 女性彰顯“性感魅力”,所以Victoria Secret能夠這么火;中國13億人口,6.5億女性,每年人均消費6件內衣。美國內衣市場132億美金。從精神文化來看,內衣是兩性交流的情感媒介,購買的是“情趣”。
(3) 女性渴望“甜美愛情”,比如拍婚紗照,一不小心就拍了好幾千、上萬塊的婚紗照,為什么?她販賣的是“一生一世”這四個字,做一輩子一次的新娘,你說這個價格能不高嗎?女性對年輕情懷、性感情懷和愛情情懷的追求,造就了這些品牌。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