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銷售不做電商會失重要渠道
“服裝銷售已經由過去的兩分天下發展為現在的三分天下,如果不做電子商務就會失去一個重要渠道。”中國服裝行業標桿市場—廣州白馬服裝市場總經理程九洲這樣描述當下的服裝業。今天,濟南批發市場轉型升級的代表濼口服裝城迎來白馬服裝城近四十人的考察團,南方與北方兩個服裝業“大咖市場”在泉城商討服裝業發展大勢。
據了解,目前全國服裝專業市場每年新增營業面積近千萬平方米,單是1萬平方米以上的市場已經超過1.5萬家,而服裝需求量卻沒有隨之增長,服裝業競爭越來越激烈。程九洲也感嘆道,近些年來服裝業原材料、租金、人工成本等都在不斷上升,而服裝利潤空間卻日益縮小。但無論是服裝市場還是服裝品牌都在想方設法應對這種“新常態”。“服裝業永遠都不會沒落,只是我們應該順勢而為,硬件、軟件兩手都要抓緊、落實。”濼口服裝城總經理劉衛國說。
“以前的服裝銷售是批發和零售兩分天下,現在則是批發、零售、電子商務三分天下的格局。”實際上,以濼口服裝城為代表的服裝專業市場已經在加速向電子商務拓疆,這也是批發市場轉型升級的重要路徑。與濼口服裝城的純銷售市場性質不同,白馬服裝城屬于產地型市場,但過去十年中,服裝加工生產正從廣州、杭州等沿海地區向常熟、成都等中西部城市轉移,其產地型市場特點也在不斷弱化。在這種背景下,服裝業聯動性變得更強了,比如南北這兩大市場即將為兩地商家搭建起多種合作平臺。
相關鏈接:
通過近30年的“四步跨越”,常熟服裝城已從最初的“馬路市場”發展成為國際化的服裝服飾專業市場。而今,這里擁有繁榮興旺的市場、鱗次櫛比的商廈、人頭攢動的商賈,漫步其中,濃郁的商業氣息撲面而來,巨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為常熟經濟注入了生機活力。“三十而立看商城”,有許多成功做法值得認真思考和總結,對中國服裝產業轉型升級、服裝強市培育、產城融合發展帶來許多有益啟示。
正是這四步跨越支撐起服裝城30年的發展歷程,樹立起現代商品市場發展的新標桿,演繹出“辦一個市場、興一個產業、活一片經濟、富一地百姓”的財富傳奇。
常熟服裝城的標桿作用首先體現在市場效益持續增強。服裝城轄區面積3.71平方公里,市場營業面積350多萬平方米,店鋪從400個攤位發展到3萬多個,擁有35個專業大市場,商鋪出租率達99%。2013年,市場成交額達1150.8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4億元,貨物運輸量66.6萬噸。同時,服裝城是連接服裝加工制造和市場銷售的重要紐帶,在推動自身快速發展的同時,帶動了常熟一大批服裝企業的發展,成為民營經濟發展的“孵化器”。依托服裝城,一大批個體經營戶完成原始積累后紛紛興辦實業,實現了從小店鋪到大企業的飛躍。
其次是品牌效應持續放大。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無數默默無聞的服裝生產作坊(企業)在這里發展壯大,成為中國乃至世界性的知名品牌。目前商城內擁有200多只省級以上知名商標、5000多個知名品牌,總代理、總經銷和專賣店達1000多家。先后被中國商業聯合會授予“中國男裝中心、中國女裝中心、中國童裝中心、中國鞋業中心”等稱號,入選中國休閑服飾特色商業街區、江蘇省正版正貨示范街區、中國旅游職業裝營銷基地、中國重點示范特色商圈、4A國家級購物旅游景區、全國十大最具投資潛力市場商圈。
第三是資源整合成效明顯。通過推進市場資源整合,創新資產運營模式,實現了集團資產保值增值。截至目前,服裝城集團公司先后公開組織100多次門店拍租,累計形成收入近30億元。天虹服裝城、旅游購物中心、時尚演藝中心、男裝交易設計中心相繼建成投運,基本建成了電子商務、指數發布、設計交易、面料展示、貿易服務等五大平臺。目前全區域注冊登記企業1227家,注冊資金55.95億元,2013年上繳國地兩稅5.13億元,現有入駐企業絕大部分屬于服裝貿易、電子商務、創意設計、物流配送和金融保險投資等五大類。
第四是輻射帶動效應強勁。服裝城的繁榮發展有力促進了購物旅游業的蓬勃發展。2013年,服裝城購物旅游區共接待游客445.4萬人次,接待團隊游客1659批次共計7.4萬人次,其中,演藝中心接待觀演游客2.3萬人次,為服裝城集聚人氣發揮了積極作用。服裝城還直接帶動了市場周邊房地產業、現代物流、金融投資、信息服務、服裝會展等相關行業的發展,促進了“房東經濟”的繁榮。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