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纖維材料產業領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目前,碳纖維T300、間位芳綸、芳砜綸、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苯硫醚和玄武巖等高性能纖維實現了產業化突破,化纖產品的功能化和差別化水平顯著提高。
細旦和超細纖維、異型纖維、高導濕滌綸纖維、“超仿棉”聚酯纖維等關鍵技術相繼突破并實現產業化;生物基纖維取得新發展。
以可再生、可降解的竹漿粕、麻稈漿粕為原料的生物基纖維實現產業化生產,溶劑法纖維素纖維突破千噸級準工業化關鍵技術。
黃麻纖維精細化關鍵技術得到突破并實現精細化黃麻的產業化應用;針對蠶絲品質和加工性狀遺傳改良的需求完成了家蠶基因組框架圖,并突破了天然彩色桑蠶絲關鍵技術;高產優質轉基因棉花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可大幅提高棉花產量,顯著改進了棉花纖維細度。
行業目前對碳纖維、芳綸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等材料的研發不足,關鍵技術和裝備尚未突破,難以達到產業規模;對位芳綸進口依存度超過95%,碳纖維進口依存度超過80%;高附加值新型功能纖維尚待拓展和提升,功能化、差別化纖維占比仍較低;化纖行業對化石資源的依存度已超過警戒線,而非石油基的新型生物基纖維研究基本處于跟蹤階段,已投入生產的則存在產能分散、技術集成度低、裝備相對落后、原料體系不平衡等問題。
針對我國紡織產業科技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遵循國際紡織科技發展趨勢,我國纖維材料將延續纖維性能向高性能化、纖維品種向差別化、纖維加工向生態化、纖維尺度向納米化的發展趨勢。
高性能纖維領域要注重開展纖維生產制備過程中多尺度結構形成機制、演變規律及其調控方法的系統研究,高性能纖維成纖聚合物連續穩定制備的關鍵技術和設備、液晶紡絲的關鍵技術和設備、凍膠紡絲關鍵技術和設備、高黏度紡絲流體脫泡關鍵技術和設備、以及低成本碳纖維制備技術的研發。
差別化與功能化纖維領域注重聚酯纖維的高仿真技術、聚酰胺纖維高質量切片原料技術及其配套技術等的研發,推動纖維和紡織品一條龍的應用開發,拓展下游應用領域,尋找新的增長點。
注重開展靜電紡納米纖維功能性防護材料中功能膜與紡織面料的復合技術,靜電紡納米纖維膜生物醫用材料的研發,以及開展靜電紡納米纖維宏量化制造,實現其多樣化應用。
新型生物基纖維領域注重生物基纖維及生化原料的發展,充分利用農產品、農作物廢棄物和竹、速生林等資源,實現可再生、可降解、可循環,對環境友好的生物基纖維及綜合開發利用的產業化。
以Lyocell工藝法、離子液體法、堿/尿素法等開展新溶劑清潔化生產工藝生產纖維素纖維制造。在現有聚乳酸、多元醇聚酯等非石油基纖維材料制備技術的基礎上,研發能夠大規模取代滌綸的生物基合成纖維新品種。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