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膠短纖廠家發貨緊張 滌短市場維穩為主
粘膠短纖價格延續堅挺態勢,中端主流廠家商談多在14500-14600元/噸。高端廠家在14700-14800元,市場成交重心逐步上移。廠家普遍存有超簽訂單,拉漲意愿依舊較強。高端廠家新單則延續之前良好產銷。
蕭紹人棉紗價格大致平穩,機織30S人棉紗市場在18000-18300元,40S在18500-18800元/噸。漿粕、化工輔料價格強勢拉漲勢頭不減,粘膠自身訂單情況向好,各基本面運行健康。后期價格延續漲勢。
隔夜油價大跌,今滌短市場維穩為主,觀望氣氛較濃,江浙1.4D直紡滌短市場主流報7000-7100元/噸出廠,實際成交可商談。今福建滌短市場報價平穩,1.4D直紡滌短市場主流報6800-6900元/噸短送,早間PTA期貨開盤后走弱,下游詢盤采購較淡。
山東、河北市場滌短報價平穩,1.4直紡滌短主流報7100-7250元/噸送到,實際成交可商談,近期現金流萎縮明顯,現盈虧邊緣。
山東昌邑市場紗線價格基本平穩,內銷出貨為主,外貿批量不足。純滌紗需求稀疏,32S主流報價10900元/噸附近。滌短后期行情變動或更多依賴于油價及PTA等上游情況,需予以關注。
相關鏈接:
進入10月,PTA下游織造面料市場依然如一杯溫吞的白開水。即便國慶長假歸來,受原油的影響,原材料市場漲勢喜人,但下游織造業卻積重難返。
據期貨日報記者了解,國慶長假期間,國際原油價格大幅拉漲,受此影響,CFR中國PX價格上漲7%,PTA現貨價格也漲近5%。下游聚酯產品除POY漲幅接近PTA漲幅外,滌短和切片漲幅在2.5%,FDY和聚酯瓶片漲幅為1%,DTY上漲0.5%。
盡管如此,由于“金九”的落空,終端市場心態普遍較為謹慎。“國慶長假期間,不少織造和加彈工廠都安排放假,江浙織機負荷驟降至62%,較9月上旬大幅下滑9個百分點。”金友期貨分析師魏琳告訴記者,雖然節后工廠逐步復工,負荷已提升至72%。但市場對“銀十”已不抱太大期望,多數工廠也只是維持剛性補庫。
對于織造企業而言,今年以來,受整個紡織大環境不佳和股市大幅振蕩影響,下游終端資金緊張問題極為突出,這也影響了采購的力度,下游回款緩慢,導致織造企業囤貨謹慎。
據了解,去年同期下游市場表現較為活躍,一些廠家產品出現超賣現象,廠家對原料的需求也在增長。“在需求的拉動下,去年同期滌絲在10、11月表現良好。”中國綢都網分析師吳曉芬表示,然而今年需求遲遲未啟動,即使在旺季,下游囤貨意向依然不強,一般織造企業的原料囤貨周期在10天到半個月,而在2013年之前,旺季原料囤貨周期可達20—30天。
從目前織造市場接單的情況來看,市場大單和翻單的頻率也不及往年同期。據業內人士透露,今年以來無論是內需還是外銷訂單皆以小批量、多批次為主,原來一個產品在9月份可以下單十幾萬米,而今年到9月底才下單幾萬米,且顏色多達20余種,價格也較去年同期下降了10%。但為了維系客戶,即使利潤被稀釋,企業也只能選擇接單跟進。
據了解,受宏觀環境影響,目前無論是內銷還是外銷市場均有不同程度的萎縮。對于終端市場的疲軟表現,不少織造企業認為源于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金額的萎縮,而這也是織造旺季訂單減少的內在原因。
根據海關數據,1—8月,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為1844.76億美元,同比下降4.61%。從今年各月的情況來看,前3個月出口還是正增長,而進入4月后出口轉為負增長且降幅逐步加速,整體表現遠差于前兩年。
“我國紡織品出口金額之所以會呈現出下降趨勢,一方面是因為近幾年東南亞地區紡織業快速發展,搶占了一部分中國市場份額,另一方面,國內部分紡織產能轉移至東南亞國家如越南,而越南的人工成本比國內要低很多,企業可以節省很多成本。”海蓉投資研究員高建明認為。
“在更具成本優勢的東南亞市場的強勢競爭下,我國中低檔服裝面料的出口比例有明顯的縮減,使得織造的外貿訂單在今年表現不足。”吳曉芬稱,此外,國內服裝家紡企業庫存高企,不斷縮減門店,放慢采購速度也進一步影響終端織造的下游需求。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