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電商難拿雙十二紅利 雙12看線下強粘性消費
2015年上半年至少有10000多家大小專賣店關閉,出現“倒閉潮“。但另外一個現象卻是優衣庫與阿里合作的同時,全國卻在進一步增拓專賣店,預計年底將達到3000家。這說明占據渠道和規模優勢的線下門店將會迎來發展新機遇。如果說去年雙十二是將線上零售邏輯引入線下的開端,今年雙十二的零售格局已經進一步趨向傳統!
都說2015已是移動互聯網的元年,消費主流已成線上,線下可謂夕陽紅。但沒想到雙12依舊像往年一樣,上演了一出線下消費的美國版“黑色星期五“。擠的喘不過氣來的人群,空空如也的商超,消費者”龍卷風“般的消費席卷能力,可見線下消費”粘性依然很強“。
以傳統零食企業代表良品鋪子為例,從去年雙12公布的數據來看,單武漢門店就有4038190筆支付,從數據可以看出,武漢人仍對本地線下消費有著強大的黏性。而放到全國來看,今年雙12良品鋪子1700多家門店客單數是去年雙12的6.6倍,銷售額是去年的9倍,在支付寶全品類增速第一,全渠道客單數過百萬,由此可見,傳統渠道依然是傳統企業電商的最大紅利陣地。
自去年雙十二阿里以支付寶為前排軍將購物狂歡由線上引至線下之后,這一年之內移動支付蓬勃興起,單純線上的O2O創業企業一撥撥倒下,零售企業紛紛開始進行線上線下的大融合,這些都在告訴我們占據渠道和規模優勢的線下門店將會迎來發展新機遇。
今年雙十一,阿里攜手蘇寧、銀泰、良品鋪子等線下企業合作進行萬店同慶計劃,實現線上線下同步促銷,以達到線下體驗線上成交的良性生態循環。雙十二在即,阿里方面一定會繼續沿去年雙十二方向前進:以平臺補貼形式將線上的購物熱情轉至線下。
嚴格意義上講,無論雙十一亦或是雙十二,在過去都僅僅是電商行業一家之事,線下渠道不僅難以占得便宜且還要受其影響。但隨著移動支付的普及,線下商家與線上已經成為一體,電商行業的購物節線下渠道要迎來紅利期。
在此思維之下,線下門店由于在體驗、品牌、甚至物流配送等方面的諸多優勢,已經成為零售企業銷量提升的主要推動劑。相比雙11都是鍵盤剁手族,雙12則是各大商鋪“萬人空巷”,真的要比各大城市的早晚高峰期都擁擠。
如在遍布連鎖店的良品鋪子,當天,該企業在全國的1700家店,一早就排起了長龍,廣場舞大媽大爺轉到到這里“瘋狂搶購”,無論是秘魯的碧根果,脆冬棗,還是牛肉絲、芒果干、魚豆腐,大媽大爺見什么都拿:良品鋪子雙12這天,全國門店全場5折大促,20元優惠封頂外,沒有客單量的消費上線門檻,凡是用支付寶付款后,還送2元優惠券,下次消費滿50元后即可使用。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