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沖擊讓實體店難經營
在居高不下的租金和來勢洶洶的電商夾擊下,蘭州的實體店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寒冬,不少經營了多年的老店也不堪沖擊,無奈貼出了轉讓和出租的告示。零售商的困境也波及到上游的批發商,傳統批發市場難現往日的紅火。實體經濟面臨經營困難,不少人將原因歸結于網店的沖擊,除此之外,消費者購物習慣的改變、實體店經營壓力以及經濟大環境的影響,也不可忽視。實體店若想擺脫困境,除了提升服務質量、順應潮流作出調整外,關鍵還是要找準自己的定位,發揮長處,錯位經營。
來自蘭州市統計局的數據也顯示,2015年,蘭州市消費品市場總體保持平穩增長態勢,基本完成既定發展目標,但消費品市場整體呈現回落態勢,其中主要一條原因就是網購快速崛起,實體零售店倍受沖擊,購買力分流嚴重。日益龐大的網購消費沖擊商場、超市及個體商戶,服裝、日用化妝品、電子產品、食品等領域的零售額被電商殘酷分流。
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實體商家如果繼續跟著電商的指揮棒走,未來前景堪憂。
“傳統零售業要把互聯網的優良基因嫁接到實體店的管理上,給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服務體驗,為自己贏得市場。”蘭州市商務局副局長劉自強這樣表示,事實上,隨著O2O商業模式的快速發展,不少實體商家也在嘗試著與互聯網接軌,有專家建言,實體商家與其為了消費者線下試衣線上買的問題而苦惱,不如徹底將賣場開放為網購的“試衣間”,同時自建網上商城,以更優惠的價格銷售同款商品,從而帶給消費者更好的線上線下互動消費體驗。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在國外及國內一些大型城市,已經有商家打破了傳統零售標準,采取售賣門票的形式,將門店設計成私人試衣間。消費者既能和朋友們在各類主題包間里自拍、嘗試不同風格的“換裝游戲”,還能得到1對1的專業形象指導。這種看似把消費者“拒絕”在門外的設置,非但沒有讓店鋪因此冷清,反而勾起一撥又一撥消費者的好奇心。
此外,微信營銷也成為不少實體商家擁抱“互聯網+”的重要方式。對于擁有大量客戶資源的實體商家來說,微信服務號將成為一個專屬自家的手機端網上商城。同時,實體商家還可以開發專屬手機APP來穩固消費者,消費者只要下載相關APP,即可在實體商家處享受到手機支付、尋找店鋪、連接WIFI等功能,從而使實體商家以低成本獲得較大價值。
迅猛發展的快遞行業,實體商家也可以搭便車。在采訪中,蘭州市的一些快遞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蘭州市現有的快遞公司,基本上都能做到同城快遞次日送達,甚至是當日送達。快遞公司的協議客戶同城發送1公斤以下貨物,快遞費在10元以下,對實體商家來說,成本不高,提升消費者服務體驗的作用卻很明顯。
“消費者通過互聯網可以買鞋、衣服、家電,不過要是想看一場電影,還是要到電影院,想到外面吃飯,就必須到餐廳。”在蘭州市一家商場從事營銷工作的李寧凱說,互聯網時代,電商無法直接取代的就是餐飲、娛樂設施及線下體驗服務,這也可以成為未來實體商家轉型發展的重點區域。例如餐飲業,在餐廳吃飯的感覺,通過網絡叫外賣是體驗不到的。做實體店,就要做不可替代的服務項目,就要做體驗類項目。
在線上消費已經滿足基本購物需求的前提下,消費者需要的是與人交往的空間,因此,傳統實體店或者商業綜合體需整體規劃轉型,統籌配置,使店鋪功能向休閑體驗型轉變。從簡單的一個個商鋪聚集地,發展成為吃喝玩樂、文化藝術科技為一體的異業業態聚集化、流程化、大型工業化綜合體,才能吸引更多的消費者聚集。不過在建設城市綜合體的過程中也應避免“一窩蜂”。應當結合地方實際,在體驗式消費基礎上,進一步打造智能化購物中心,線下選購、線上支付的智能化商店,以滿足消費者高品質的消費需求。
蘭州大學聶華林教授認為,盡管近些年網絡對實體店沖擊較大,但是網購完全替代實體店也不可能,對實體商家來說,應該打破傳統的坐店經營方式,提高服務和競爭力,改變經營觀念,主動走出去,給消費者提供更多方便和優質的購物體驗。
在采訪中,不論是實體店從業者還是相關專家,都認為電商和實體店兩種經營模式各有優缺點,它們之間并不是替代關系,而是互相補充的共存關系。要想讓實體經營得到良性發展、獲取更多的發展機會,關鍵還是要找準自己的定位,發揮長處,實現錯位經營。
聶華林表示,電商的優勢是低價、便捷,足不出戶就可以輕松購物。但實體店良好的購物環境、真實的體驗、拿貨更及時、服務更到位等優勢也是虛擬的網絡平臺無法比擬的。未來,需要線上和線下的有機結合,多種多樣的經營形式只會刺激市場的可持續發展,公平有序的商業競爭也會更有利于消費者。
此外,不少實體店店主也呼吁相關部門加強對實體店扶持力度,一家實體店的經營者說,實體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和重要支撐,是納稅大戶,若實體經濟垮掉了,必然會引發一連串反應和嚴重后果,因此,他呼吁政府能出臺一些鼓勵和扶持實體經濟的政策和措施,比如減少實體經濟的稅費負擔,加強對電商的管理,打擊不正當競爭等等,讓實體經濟能與電商在同一起跑線上競爭。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