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國成衣業看不到任何好轉
依據中國大陸海關統計,本(2016)年1月及2月服裝出口與前一年(2015)年同期相比下降11.8%,達1,570.5億人民幣(約合241億美元);而紡織品出口下降9.3%,達1,005億人民幣(約合154億美元)。
許多大型中國大陸服裝和紡織品生產商已建立海外生產基地以求降低成本支出。
例如,在香港上市的中國大陸棉紡紗制造商天虹紡織,已經在越南和土耳其設置海外生產基地。而在3月時,公司揭露,透過與香港針織布料制造商華峰(Wah Fung)的一項協議,計劃在越南建立紡織供應鏈平臺,共同開發針織和印染設備。
向海外遷移也是恒潤進出口公司(Hengrun Import & Export Corp.)所采用一個選項,恒潤公司總部設在蘇州,是一家專為美國及歐洲客戶生產男裝、女裝和童裝的成衣制造商。該公司在柬埔寨有設廠。
削減成本支出不僅是恒潤公司轉移一些生產線到柬埔寨的理由:全面服務也需要有效的貿易政策來支持。
Yu表示:「柬埔寨享有來自美國和歐洲的優惠政策,而我們客戶都是來自于那里,我們想要利用這些優惠政策」。他援引柬埔寨在美國普遍化優惠關稅制度(GSP)及歐盟相對應的普遍優惠關稅方案(GSP)中間取得優勢整合。
美國顧問咨詢公司Frost & Sullivan合作伙伴及其中國大陸業務總經理Neil Wang呼應此項策略。他表示:「許多中國大陸服裝和紡織公司建立海外工廠,以此來應對來自歐盟和美國的貿易保護措施」,預計向海外搬遷的趨勢仍將繼續。
恒潤總經理Yu Hua表示:「削減成本支出是一個主要的原因。畢竟,在柬埔寨的平均工資只有中國大陸的五分之一」。
他否認在中國大陸境內外的普遍性假設,就是在東南亞的工人不似中國大陸同業工人般技術純熟。他表示:「經過適當的培訓,柬埔寨工人也可以生產高質量的服裝」。
然而,像許多其他的中國大陸公司一樣,恒潤在中國大陸境內仍然經營制造業項目。Yu Hua表示:「我們只搬遷勞動力最密集的部分,就是”成衣制造”到中國大陸境外生產」。他并補充,提供優質服務的保證是非常重要的,這最終是恒潤支撐公司競爭力的核心功能。
Yu Hua表示:「服務是一種廣義的概念,包括職業道德和工作效率。中國大陸具有堅實的基礎設施,保證一個穩固的供應鏈,能確保效率,這對我們的客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這就是我們仍有布料在中國大陸生產的原因」。
他的想法與總部位在香港的棉襯衫制造商溢達集團(Esquel)執行長車克燾(John Cheh)不謀而合。車克燾已明確表示,中國大陸的基礎設施和供應鏈的優勢受到公司高度重視,公司將繼續留在中國大陸,同時持續對國外投資。
溢達在中國大陸有完善的供應鏈,涵蓋了紡紗、染色、布料生產及成衣制作。但該公司在馬來西亞、柬埔寨、越南和模里西斯還有生產設施。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