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強國建設的關鍵之年要如何逆襲?
回首2016年,紡織行業在“十三五”的開局之年既取得了不少成績,也在承受著內部與外部的雙重壓力。行業在深度調整的轉型期,如何總結過去一年的成績,又如何在2017年找準增長的新動力和新的發展方向?為探求這些問題的答案,近日,記者對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進行了專訪。
行業變化呈現四個新特點
記者:回顧2016年,我國紡織工業的發展呈現出哪些新變化和新特點?
孫瑞哲:回首過去的2016年,世界舞臺,政治事件與經濟波動,相互激蕩,風波迭起;國內市場,政策調整與需求升級,相互掩映,變局叢生;產業內部,技術創新與模式創新,相互交融、協同演進。在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里,行業正發生著深刻改變。行業的這些新變化與新特點可以用“穩、變、融、創”四個字概括。
“穩”是基礎。處于由大而強的歷史新方位,行業最大的變化是進入了以“穩”為重要特征的新常態。新常態下,依托體量優勢與體系優勢,行業各經濟指標趨于平緩,呈現L型態勢。穩是大局,是主基調。行業平穩發展為轉型升級留出了空間,也創造了條件。
“變”是常態。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世界范圍內的政治經濟調整相互交織,深刻調整著產業分工,重塑競爭格局、改變力量對比。身處快速變化、深度關聯又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行業蝴蝶效應正日漸加強,“黑天鵝”事件成為常態。
“融”是趨勢。線上與線下融合;制造與服務融合;科技與時尚融合。融合正成為行業競爭優勢的重要來源。以市場、資本、網絡、文化為紐帶,以跨國公司、產業集群、網絡平臺為載體,構筑全球化、區域化和分布式生產體系,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和產業高效組織,是當前產業發展的重要特征。
“創”是動力。新形勢下,創新已成為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動力。以材料技術、智能技術、綠色技術等為代表的技術創新,正在為行業帶來發展新契機;以場景經濟、娛樂經濟、共享經濟為代表的模式創新,正在向行業注入發展新動力。當前,行業創新呈現出以人為本、數據驅動、責任導向、協同共享四大趨勢。
外貿出口降幅或有所收窄
記者:2016年前11月的外貿出口呈負增長,您如何判斷行業全年的出口走勢?如何進一步增強我國紡織行業的國際競爭力?
孫瑞哲:2016年1~11月我國累計出口紡織品服裝2461.4億美元,同比下降6.6%,較上年同期降幅加深0.9個百分點,較3季度降幅加深0.6個百分點。若以人民幣計價,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同比下降1%。紡織品服裝出口價格受美元升值影響,1~11月同比降低7%,出口數量同比增長0.4%。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主要原因在于世界經濟復蘇緩慢,國際市場需求低迷。事實上,美國、日本等傳統消費市場進口紡織品服裝規模都不同程度縮減。1~10月我國出口的紡織品服裝在美國和歐盟市場所占比重分別下滑1.7和2.3個百分點;1~11月在日本市場所占份額下滑2.7個百分點。
從全年來看,紡織行業面臨的外部形勢依然復雜,英國脫歐等“黑天鵝”事件對行業影響尚未全面顯現,行業發展不可控、不確定因素依然較多。逐漸加大的資源環境壓力、快速上升的生產要素成本、日趨復雜的國際貿易格局,都對行業穩定增長構成了壓力。
盡管壓力客觀存在,但我們對發展有信心、有底氣。中國紡織工業巨大的生產能力與出口規模、完備的生產體系與產業配套,構筑了行業發展的穩定底盤。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順利開展,保障了我國宏觀經濟穩定增長,為行業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一帶一路”戰略深入推進,也為紡織行業開拓國際市場、穩定市場份額,創造了條件。
預計2016全年紡織工業將保持平穩運行,緩中趨穩、穩中向好。在棉花政策適時調整、棉價大體平穩的情況下,全年紡織行業工業增加值約可同比增長5.5%左右,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4%左右,出口總額仍將呈現負增長,降幅或有所收窄。
新形勢下,我國紡織工業要更充分地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以技術創新為基點推進創新發展,以智能制造為方向推進精益發展,以產融結合為抓手推進融合發展,以文化自信為目標推進時尚發展,以社會責任為重點推進包容發展,以體系建設為核心推進聯動發展。
新年發展圍繞五方面展開
記者:紡織工業“十三五”規劃已經發布,您認為行業下一步的發展重點、理念和方向是什么?
孫瑞哲:圍繞《紡織工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的發展要求,新的一年,中國紡織工業將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指引,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為重點,立足中國經濟發展的新方位和行業轉型升級的新常態,加快由傳統制造業向創新驅動的科技產業、責任發展的綠色產業和文化引領的時尚產業轉變。
2017年,紡織工業發展將重點圍繞以下五個方面展開:
一是提升創新能力。推動落實《紡織工業“十三五”科技進步綱要》,聚焦行業重大共性關鍵技術和應用基礎研究,加快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推進科技體系協同創新,加強標準支撐體系建設,推進紡織技術裝備、自主創新、產品開發水平和能力全面提升。
二是推進智能制造。加強紡織數字化、智能化裝備開發,推進智能化車間(生產線)建設,培育發展大規模個性化定制;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在紡織行業融合應用,促進要素資源優化配置,推動制造模式和商業模式創新,形成紡織經濟發展新動力。
三是加快綠色發展。加快形成紡織行業綠色制造體系,促進清潔生產技術的普遍應用,引導突破一批廢舊紡織品回收利用關鍵共性技術,促進循環利用紡織纖維量占全部纖維加工量比重繼續增加。
四是促進區域協調。發揮東部地區產業引領作用,努力邁向中高端,構筑行業國際競爭新優勢;支持中西部地區紡織產業發展,建設完善紡織工業現代制造體系和特色產業體系。加強引導,促進產業集群優化升級。利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提升行業國際化發展水平。
五是提升企業實力。以提高質量和核心競爭力為中心,大力實施“三品戰略”。優化產品供給結構,發展服務型制造,完善行業標準體系,提升質量保障能力。引導企業形成自身優勢,發揚“工匠精神”,加強品牌建設,培育更多“百年老店”。加快企業技術改造,加強企業管理創新,促進大中小企業協調發展。
總體來看,2017年中國紡織工業的基本面將呈現三個“不會改變”:
總趨勢不會改變。強大的生產能力、巨大的市場空間、完備的產業體系,為行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壓艙石;日漸開放的對外格局、不斷豐富的網絡生態、快速迭代的商業模式,更為行業發展增添了新活力。2017年,行業穩中有進的總趨勢不會改變。
總態勢不會改變。經濟發展不確定、不可控因素日漸增多。行業發展也面臨發展動能新舊交替、發展空間虛實交錯、發展環境利害交融的新形勢。行業長期積累的供給側、結構性問題日漸凸顯,仍待解決。2017年,行業曲折發展的總態勢不會改變。
想要了解更多的資訊,敬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的報道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