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種花賺第一桶金
他,一個名校學子,原本靠著聰明的頭腦在競爭激烈的IT行業中闖蕩,但后來,家鄉陳村花卉產業發展的良好氛圍以及種植
花卉的利潤吸引了他。經過深入的學習之后,他毅然放棄廣州的白領生活,扎入到農田中當起花農。
他,就是“80后”的新花農馮沁君。
轉型:老板
六年前,馮沁君從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的計算機專業畢業,而且在廣州太平洋電腦城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成為一名IT精英。馮沁君坦言,當時經常思考如何創富,還嘗試過做一些貿易,可是兩三年之后,發現打工還是沒有回到家鄉做花卉產業有優勢。馮沁君的媽媽就是一名種植年桔的老花農,在業界也頗有名氣,在媽媽的指引下,他毅然放棄白領的舒適日子,決定下農田。
后來,在陳村一家大型的花場嘗試了3個月之后,馮沁君開始慢慢融入花卉產業,做起了盆景的生意。而今,看著自己被曬得比古天樂的還要黝黑的皮膚,已經可以坦然面對自己當初的選擇了。
創富:把握市場是最大挑戰
“做花卉行業,技術并非最主要的環節,重要的還是要能及時監控市場,常到客戶那里走訪,投資失誤可能造成血本無歸。” 馮沁君告訴記者,做花卉行業其實沒有想象中那么難,但做小本生意只能步步為營。
馮沁君介紹,技術上,他經常向一些老前輩和業內的行家請教,畢竟自己不是科班出身,可是經營上就不一樣了,植物的種植周期花農必須時刻跟進,品種上市后市場反應如何,其他同行投資什么品種,自己的產品與他們的產品相比有何優劣勢,新一年要投資什么新品等需要關注。
嘗甜頭:試水高科技種花
怎樣才能改進花卉種植的技術呢?這個問題一直是馮沁君心里琢磨的事情。恰巧,馮沁君借助鼓勵花農投資高科技種植的政策,與另外一個敢于試新的花農成為第一批引入大棚種植的人。
今年春節的年宵花市上,銷售和品種選擇讓馮沁君賺到了10多萬元的利潤。他笑著說,按照這樣的發展,大棚種植的利潤比起傳統的種植要高出3~4倍,現在主要的付出就是種苗、租金、日常維護,除了30萬元的種苗投入外,一年的費用大概10萬元左右,他說,60多萬元的投資估計兩年半以后可以慢慢收回成本。
創富寶典:
1.做小花農要勤力去跑市場,了解市場走勢及需求量,不能偷懶,馬虎,要不然投資不慎可能釀成血本無歸。
2.小花農也要敢創新,步步為營才能穩步發展。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