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裝在服裝界嶄露頭角
在李寧、安踏等品牌服裝企業紛紛面臨高庫存等問題考驗之時,一些服裝生產商開始從定制方向入手,探索規避高庫存、資金鏈緊張等問題的方式。中投顧問輕工業研究員熊曉坤告訴記者,市場細分、定制生產等方式不僅可以滿足消費者差異性需求,也有利于企業發現市場機會,有的放矢發展市場營銷戰略,這將是未來服裝行業走出困境的途徑之一。
近日,記者走訪了專門從事職業裝定制生產的上市企業際華集團,其總經理李學成、副總經理楊朝祥等業內人士在服裝行業內的探索或許會為市場提供一種新的思路。
問題一: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的服裝行業中,如何定位職業裝?其市場空間和規模有多大?
李學成:首先職業裝的范圍很廣泛,商務的正裝也可以叫職業裝,軍人穿的服裝也可以叫職業裝。國家統一著裝的行業比如工商、稅務、檢察院、法院、鐵路,這也都是各個行業專有的職業裝。目前來看,服裝協會粗略統計職業裝的市場規模在三千到五千億元。
問題二:作為定制職業裝的生廠商,是否也會存在耐克、李寧等品牌面臨的高庫存等問題?又是如何規避的?
李學成:行業內存在高庫存的情況,但多是B2C模式。我們跟它們不太一樣,我們是訂單式生產,我們給大客戶做的這些東西,都是你有多少人,具體到哪個人,有名有姓的,然后量體裁衣,是一個人一個包裝,外裝、內裝、鞋都是配套的,這就和部隊發衣服是一樣的,屬于定向生產。
楊朝祥:現在很多B2C的企業也在往B2B方向轉,據我了解,一些品牌企業也在轉。在往我們這個定制市場方向轉變,為什么?就是剛才提的問題,庫存大,周轉不開了。
問題三: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如何在市場個性化需求與批量生產中實現平衡?
李學成:不同的客戶、不同的行業對職業裝的要求是不一樣的,我們根據企業要求,給它進行量身定制,一對一服務。企業提出要求,我們按照要求進行設計,從款式、顏色、搭配到面料設計,設計以后讓企業看是否合適,或者,我們的設計提前會有考慮,在了解客戶基本情況后,給你設計出產品。
問題四:阿迪達斯、凡客等服裝生產商為降低成本會選擇將生產線外遷到東南亞,你們是否有此打算?
楊朝祥:去年這種現象很明顯,由于原材料、工費等價格上漲,造成服裝行業在海外受到沖擊,他們不愿意在中國做了,出現向東南亞等地轉移的趨勢和跡象。不過,國外一些高端產品還是在中國做,因為東南亞、印度做不了高層次的產品,其產品質量還達不到要求。
目前,在市場變化的情況下,國內的服裝企業,包括我們自身,也在逐步尋求轉型升級。但不能絕對理解成我們不去東南亞設廠,如果有需要,可能會有一些流通,配套加工、貼牌生產。至于什么時候做,只能說有可能,要看以后的發展是否需要。
問題五:職業裝定制生產方面,出口狀況如何?
李學成:現在出口形勢很不好,對我們企業很不利,這方面我們有壓力,出口比例大概只占到企業10%-15%的比例。當然我們主要是針對國內市場的,也會有一些國外市場,比如軍需品、民品,不過都面臨著一定壓力。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