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妮芬CIO——張騰
現代意義上的“胸罩”其實是個名副其實的舶來品。經由大量國內外品牌內衣企業的熏陶和影響,女性們開始重視對“內在美”的審美。內衣也逐漸與時尚、性感、潮流等詞匯聯系在一起。不過,潮流總是要不斷變化,不斷推陳出新的。作為服裝行業的一個分支,內衣企業同樣面臨著產品開發周期越來越短,內衣品類多樣化,顧客可選擇性日益增大等不得不思考的問題,這些都給企業的管理和研發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當服飾消費進入“快時尚”時代,面對變化的行業和市場環境,不少服裝企業開始居安思危,主動變革和優化流程,重視供應鏈建設。在新一輪服裝企業的信息化熱潮中,曼妮芬集團(以下簡稱“曼妮芬”)也開始循序漸進地展開信息化建設,以支撐其龐大的集團組織架構和國際化戰略。盡管沒有李寧、美邦那么耀眼,但或許更加具有借鑒意義。
內衣行業面臨轉型升級
起源于廣東汕頭潮南區內衣城的曼妮芬集團是一家具備研產銷全產業鏈的大型專業化品牌內衣企業集團。公司旗下擁有伊維斯、曼妮芬和蘭卓麗三個細分內衣市場品牌。在全國各地設立了1800余家自營專柜、120家自營專賣店,以及2500個加盟客戶。其中,曼妮芬品牌已連續六年被評為“同類產品市場綜合占有率第一”。
曼妮芬的信息化起步比較早,如果從財務電算化和單機應用算起,至今已經走過十幾年的歷程。2001年以后陸續實施了營銷、進銷存管理、ERP等。后來隨著公司準確的市場定位,曼妮芬逐漸從一個品牌發展到三個品牌,管理架構從總公司、辦事處、專柜三級發展到集團、分公司、辦事處到專柜的四級管理。不過此時,在信息化方面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一直處在原地踏步的狀態,不足以支撐組織結構的膨大,這也是服裝企業普遍面臨的問題。
曼妮芬IT總監張騰對行業和自身企業有著深刻的理解。他指出,前些年企業對IT不夠重視不足為怪。服裝行業是品牌附加值比較高的產業,品牌公司產品利潤率普遍不錯。當企業的利潤率比較高時,會掩蓋很多管理的問題,對信息化的需求也不會那么強烈。“隨著消費者需求的變化,人們生活水平和品位的提高,內衣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企業意識到產品的毛利率在大幅下降,大量庫存在侵蝕自己的利潤,整體盈利狀況呈下降趨勢時,就會開始關注企業內部的管理,重視信息化,謀求通過信息化改善傳統的業務流程、工作方式和商業模式,以期遏制并扭轉盈利下降的趨勢。”
居高不下的庫存和終端缺貨構成的結構性缺貨是困擾很多服裝企業的難題。隨著消費者個性化需求越來越多,前期對于需求的把握越來越困難。張騰對此坦言,“隨著公司銷售額的增長,庫存也在快速的增長,但同時終端反饋回來的信息卻是缺貨。究其原因是因為前期沒有很好地把握消費者的需求。”“這種結構性的矛盾會導致一種惡性循環,造成企業的銷售模式變成產品剛剛上市不久就開始不斷打折。這就背離了企業開發新產品的初衷。所有的企業在設計開發新產品時都希望以原值將產品盡快銷售出去,才能實現利潤最大化。”
SAP為核心的信息基礎平臺
從2007年開始,曼妮芬致力于做內衣領袖企業的國際化戰略日益明晰。為了支撐多品牌的業務戰略、多層次的組織架構,以及龐大的終端網絡整體高效運營,曼妮芬制定了未來3-5年的IT規劃。“我們希望通過3-5年的時間,將涉及到公司的人、財、物放到統一的信息平臺上進行管理。實現所有管理過程、經營結果的可視化、數字化。IT規劃會實行年度修訂,根據公司階段發展目標和管理要求對信息化投入進行相應調整。”張騰介紹道。只有整個集團在同一個信息平臺上,使用統一的語言,才能夠溝通順暢,決策有力。
張騰認為,企業信息化建設應該包括三套系統。一套是核心業務層面的系統,包括ERP、終端POS系統、制造系統、PLM、CRM等。曼妮芬產業鏈很長,涵蓋了從設計、研發、制造、物流到終端銷售的所有環節,對這些核心業務進行有效地管理才能夠給消費者提供增值的服務。一套是支持系統,支撐和服務于核心業務系統,如OA、Email、流程管理、知識管理、BI等。還有一套是工具類系統,包括網絡、殺毒、加密、存儲、備份等。只要這三套系統能夠組織好、配合好,企業的信息系統建設就是比較完整和有效的。
如何收集前端消費者的需求從而使整條供應鏈能夠“對癥下藥”是曼妮芬非常關心的問題。09年曼妮芬開始實施PLM,借助該系統曼妮芬實現了從收集顧客需求,將顧客需求轉變成產品需求,提高企劃能力和加強產品開發的過程管理,以此來帶動和提高曼妮芬供應鏈各個環節的交付能力。
談起SAP實施的效果,張騰滔滔不絕,“實施SAP對每家企業來講都意味著不僅僅是一套軟件系統的上線,SAP包含了對很多核心業務流程的梳理和調整,對整個企業的內部管理都會產生一場革命。”借助SAP的實施,曼妮芬在前期花費了大量時間,從組織和流程上重新梳理了整個公司的流程和流程的規則。將業務重新理順,崗位職責重新定義,包括對每件事情的責任分工、流程運作的過程、規則都得到很有效的解決。
SAP是一套財務和業務集成的系統。之前,曼妮芬有多套不同的業務和財務系統,每月月底結賬,需要十多天才能完成各項財務報表,而現在只需要2天的時間,財務人員可以騰出更多的時間去做其他更有價值的事情。至少可以很直觀的體會到:效率的提升就是人力成本的節省。
張騰還指出,SAP對庫存管理和產品流動效率的提升也是非常明顯的。曼妮芬遍布全國有10個配送中心,服務于1800多個終端,以及近2000家加盟客戶。“基于統一的SAP平臺,曼妮芬的產品調度能力顯著提高。由于全國各地區發展不平衡,產品銷售也會出現不均衡,而產品總是要向最有效率的地方流動。經過近半年的上線,庫存周轉的效率有接近50%的增長,清晰的數字成績也得到了管理層的認可。”
提高供應鏈響應速度
服裝企業面臨一方面庫存居高不下,一方面終端缺貨的雙重尷尬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供應鏈的反應速度太慢。“在服裝企業早已不是一廠一院一圍墻的今天,供應鏈的反應速度對企業來講太重要了。”張騰很有感觸地說道。毋庸置疑,打造快速響應的供應鏈體系已經成為服裝企業制勝的關鍵。
“內衣企業的供應鏈很長。一條完整的供應鏈應該從發掘消費者的需求開始,到最終為消費者完成服務。它涵蓋了對消費者需求的理解、挖掘、將消費者的需求轉變成產品需求、產品需求轉變為設計需求,然后進入產品的企劃、設計、制造、物流,銷售,消費者由此獲得滿意的產品和服務。”這條長長的供應鏈也被張騰開玩笑地比喻道,“做內衣涉及的環節和造飛機一樣復雜。”
在張騰看來,捕捉消費者的需求才是根本。大量的服裝企業都在花心思改進后端,努力提高產能,提高設計開發效率,提高物流配送效率等,太少的企業愿意把精力放在前端。但是,我們必須清楚供應鏈后端的所有工作都是基于獲取準確的消費者需求來開展的。如果消費者不認同,那么無論企業投入了多少勞動和成本,都只能是一條無效的供應鏈。分析整理挖掘消費者需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企業的堅持與投入。
服裝行業顯著的特點是,齊色齊碼才有利于終端的銷售和展示,缺色斷碼會對銷售產生很大影響,這就依賴于資源的集中管控和分配。曼妮芬將分散于全國各地的60多個小倉庫全部收掉,取而代之的是10個配送中心,來服務于全國的1800多個終端和1000多家客戶,縮短了供應鏈的層級,資源實現集中管理,未來還將做適度集中。
曼妮芬還根據門店分布的特點,對供應鏈的供應網絡進行優化,根據輻射半徑分別將配送中心建在了華南、華東、山東、東北、西安等地。曼妮芬的供應鏈目前在某些點上基本形成了一個閉環。通過終端、互聯網和PLM系統對接,很容易把客戶的需求采集進來,變成產品的開發需求。“PLM、物流分銷、終端零售系統已經全部完成,現在差工廠還沒有切進來。從內部層級來說,從顧客來到顧客去已經形成一個閉環。”
計劃性也是縮短供應鏈周期的重要因素。很多企業定的計劃都比較粗,如年度、月度計劃。“供應鏈總是繁忙的原因就在于計劃性太差,曼妮芬現在能做到周計劃,下一步希望能夠再細化。”
探索電子商務新模式
隨著消費者購物習慣和物流的日趨匹配,電子商務也成為傳統服裝企業開始試水的一種商務模式。不過,有人認為電子商務只是傳統渠道的延伸和補充,有人認為它正在改造著服裝這一傳統產業。在淘寶商城里可以很輕松地找到曼妮芬的三家旗艦店。顯然,這只是曼妮芬的一種摸索,并非最終的模式。
張騰對電子商務持樂觀態度,他認為,信息技術帶來了企業與顧客之間新的溝通模式,使得企業品牌推廣、獲取消費者需求,以及內部工作流程都在發生改變。他強調,傳統企業和電子商務在未來將是一個概念,本質都是獲取消費者,向其提供服務和價值。只是由于傳統商務目前還占據著絕對優勢的市場份額,所以才會區分二者。“或許未來的商業模式會發生改變,說不定傳統商務只是為了休閑和體驗。”
張騰對于電子商務有著很高的興趣度,企業要發展電子商務,要想做大、做強,必須有優秀的信息化平臺與互聯網應用對接。否則,是承接不住這塊市場的。目前,曼妮芬組織了專門的團隊在進行電子商務的研究和嘗試。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