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榮華:電商是一個“必須要做”領域
獨立,電商之必須
“電商不僅僅是一個銷貨通路,它還是一個新的市場領域。”吳榮華語氣堅決地對《中外管理》說。對于一直沉寂線下的家紡行業,電商如今已不是“要不要做”的問題,而是“必須要做”。
一切從零開始。吳榮華首先面對的是如何快速“沖”銷量。與其他傳統企業一樣,博洋家紡最初也將電商定位于清理庫存,電商也只是公司下屬的一個部門。2009年3月,吳榮華帶著幾個人到淘寶上開店,只賣前一年積壓下來的存貨,也曾為坐等訂單而焦慮過。
而真正的起色,是在當年淘寶“雙11”促銷活動中,人員寥寥可數的電商部門在苦戰24小時后,意外完成了17萬元的銷售額,這讓吳榮華團隊開始信心大增——如果電商能夠做好,博洋家紡就有希望在新的領域重新崛起。
要知道,博洋家紡早在1990年代曾經位居行業老大,并且率先提出“家紡”這一流行概念,但后來其市場地位一度下滑,甚至淪為行業二線品牌。當電子商務大潮來襲之時,博洋家紡能否抓住這一輪新的機會?
為了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吳榮華決意為電商下一場賭注。
如果說電商起步之時,賣庫存不失為一種權宜之計,那未來的長久之策呢?“電商必須與傳統渠道一樣,拆分開來獨立運作,否則就沒有競爭力。”吳榮華大膽地向老板提議。而獨立經營的好處,也正如他期待的:“前期可以更好地放開手腳,不會受傳統渠道的限制。”
2010年年初,博洋家紡電子商務公司正式成立。電商業務從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到資金鏈等,與線下渠道統統分開。用吳榮華的話說,就是“線上、線下各玩各的”。也就是從那時起,他就為電商的崛起砸下重重一錘,并拿他做傳統渠道的市場作風,雷厲風行地搞起了線上“獨立運動”。
反觀家紡行業的其他品牌,線上賣庫存者依然照舊。但在發展進度上,卻被行業“激進者”甩到了身后。“傳統企業如果做不好電商,那一定說明沒有足夠重視它。”吳榮華坦言,博洋只不過比別人更加重視,為此讓電商獨立經營,獨自去占領市場。{page_break}
單點突破,激活線上
網絡市場足夠大,但網購人群卻極為分散。這市場該怎么打?
困難似乎一下子冒出來了。不過,吳榮華很快想到一個策略:集中優勢打一點。也就是說,在用戶量最多的區域開店,集中所有資源打好攻擊戰,然后再到其他區域進行擴張。這個戰術源于吳榮華做傳統渠道的“作戰”經驗,適合于開辟一個新市場。
博洋家紡首先鎖定的是淘寶。但那時,淘寶上已有羅萊、富安娜等家紡品牌的先行者,后來者如果沒有足夠的“料”,憑什么去吸引用戶?又怎能將淘寶順利攻下?
進入淘寶平臺之后,正值淘寶扶持傳統品牌之際,博洋家紡就順路成了淘寶的力捧對象。“淘寶覺得我們靈活性大,品牌知名度也不錯,就來重點推我們,用戶就進我們店了。”吳榮華談及當初入駐淘寶,語氣相當輕松。
雖沒有大手筆砸錢投廣告,但身為傳統品牌,卻可以依靠既有的影響力快速獲取用戶資源。此時,傳統企業做電商的優勢初步顯現出來。但是,家紡行業一直以來傾向于靜態銷售,擺在商場里不溫不火,那么搬到線上肯定就不能這么矜持了。否則優勢很快變成劣勢。
“要先讓市場動起來。”吳榮華明白一個市場真理:到一個新的市場,先把這塊市場激活,快速積累用戶最關鍵。如何才能激活市場?最樸拙也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搞促銷活動。博洋家紡開始集中精力攻淘寶:2010年8月30日,在淘寶舉行的“秋冬新品5折搶購”活動中,博洋家紡取得單日銷售額427萬元的好成績,更是淘寶商城單日銷售冠軍。到了11月11日淘寶“光棍節”,其銷售額激增到近5000萬元,蟬聯網購全品類第一。
不是什么高明的辦法就能搞定一個市場。但博洋家紡的電商試水,顯然幸運地做到了,甚至把整個家紡行業全“攪動”起來,其他品牌也聞風而動。不過,也正如吳榮華所說:“前期一定是比較粗放的,現在要想吸引用戶的話,就得修煉好內功,做好扎實運營。”
一切都在他的布局之中。到2010年下半年,隨著線上業務有了規模性的增長,團隊人數也增加到70人。吳榮華對團隊結構進行分工:生產和采購總共配備10人:1人管分銷,1人管店鋪,1-2人做客服,剩下的都是營銷人員,全力配合淘寶做活動。到現在,電商團隊已擴充至近300人。所有員工也都卯足了干勁兒,欲在自營渠道上打一場勝仗。
單點突破的優勢足已印證吳榮華的策略是行之有效的。但電商要朝著全領域縱深發展,僅盯著淘寶一家顯然遠遠不夠。這也是博洋家紡2011年后相繼向京東、當當、凡客等多家平臺電商發起“攻擊”的動因,增長勢頭也頗為迅猛。
多渠道整合營銷,可以使傳統品牌的優勢放大,即整合資源為我所用,免去了自建平臺的成本高之苦。而較之羅萊既借力第三方平臺又自建平臺,博洋的做法顯然更為現實。
由此,2011年線上的銷售業績,更讓博洋家紡在行業內出位:3億元,500%的年度增長,遠超于線下30%的增速。“之所以能達到這種規模,就是因為我們每年都在高速地遞增,然后各項配備也是高速地遞增。”吳榮華說。{page_break}
線上線下的差異化策略
不同的市場必然有不同的玩法。既然線上、線下完全獨立,就要做到徹底的不一樣。否則,就難以躲過線上、線下沖突的行業“通病”。
比如:線上產品如果與線下相同,就會面臨價格怎么定的問題,更難對付的則是線下經銷商的不滿。這些矛盾在博洋家紡前期賣庫存時就已經產生了。“因為原來(與線下)沒有區分,經銷商每天都會投訴。”吳榮華坦言。
事實上,另一個重要因素也在促使博洋家紡對電商進行有規則的布局,就是由于用戶群的差異性,線上產品的特性與線下迥然不同,如果線上和線下共用一個研發和生產等系統,那么生產出來的產品未必適合電商的需求。
“獨立”對于博洋家紡,首先聚焦于產品線的打造,與線下兵分兩路走。
通過對用戶群的仔細研究,博洋家紡發現,線上用戶偏年輕化,集中在25-35歲,對價格更為敏感;而線下用戶則更成熟一些,年齡層主要集中在30-45歲,更講求品質感。于是,吳榮華給電商產品的定位是,以全棉材質為主,更注重時尚感,客單價多不超過1000元;而原先的線下產品,則多采用真絲等高端材料,客單價在1000元以上。
2009年12月,博洋家紡為電商渠道建立了專門的產品線,所生產的產品為網絡專供品。這意味著電商不再是單純清理庫存的平臺。而獨立之后的電商業務,恰如吳榮華本人的強勢,在淘寶上剛一登場就頗為搶眼,全是原創性的當季商品,由于渠道成本降低,價格也低于線下不少。
公司為此還成立了一個原創研發部門,以此保證產品的精細化和專業化。這個行業內獨創的做法,更證明博洋家紡對電商的“器重”。該部門擁有業內45位主推設計師和花版設計師,每年近百款自主創新產品的推出均出自他們之手。目前,在博洋家紡線上銷售的產品中,95%以上都是網絡專供品,比線下產品品類更多,更新速度也更快。
線上、線下以差異化取得平衡,尤其是網絡專供品推出之后,博洋家紡的線上業務由此開始迅速“膨脹”,吳榮華對電商潛力的發掘也愈發有底氣。如果說讓電商獨立經營,先期可以與傳統渠道齊頭并進,那么到后期,電商必然要與傳統渠道融合,“未來肯定是要線上、線下聯動的。”吳榮華如是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