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差異化經營是生存之本
“傳統的實體商業更多的是一種體驗,在于差異化經營,在提升品質這方面還有文章可做?!睆堄址治鲋赋觥,F在我們國內一些大的地產商,像大悅城、萬達、華潤萬家等都有這樣的發展趨勢。
以后這些實體業態賣的不是商品了,而是一種服務、一種體驗、一種生活方式,城市人在晚上或者節假日來這里逛逛,這是線上所沒有的。比如,有以親子為中心的兒童培訓、娛樂、教育活動,同時針對家長做一些配套設施,購物中心變成了生活場館。
另外,張育林認為,線上線下的融合也很重要,誰也不可能完全只做一種,線上的也做實體店,實體店也做線上,兩種模式相互交叉、融合、滲透。還有,實體店應利用大數據,并結合消費者的需求特性和消費習慣進行不同時段的精準營銷。
張育林還介紹說,據埃森哲對全球20個國家1.5萬名消費者的最新調查發現,去實體店購物的消費者從一年前的18%攀升至26%,有重返實體店的趨勢。
張育林表示,前幾年渠道為王,商品極大豐富的時候,賣什么都賺錢,消費特別旺盛?,F在購物方式發生變化,最大的趨勢就是網上購物成為年輕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它也不能代替全部?,F階段網購拼的是價格,還有配送快捷,電商靠的是量,但到最后還是要人性化的。
張為人也提出了類似觀點。他表示,電商也許會代替大眾化商業,但高端不會被取代。百聯集團要求我們適當提高檔次,引進高檔產品,我們也正努力朝著這個方向發展,在商品調整上,淘汰掉一些低層次的產品,向中檔偏高方向發展。此外,我們還經常推出一些個性化服務,搞一些大賣場。還有,我們計劃與東方商廈兩家聯合打造南京路新商圈,集休閑、娛樂、購物、餐飲為一體,向綜合業態發展。
在王瀏河看來,百貨業是長青業態,不僅不會消亡,而且發展前途非常好,這是城市發展水平的標志。
楚修齊說,從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時零售業全面開放,沃爾瑪、家樂福等國外零售業巨頭進軍中國市場,當時就有人說狼來了,還有很多國外的機構預測說,要不了三五年時間,中國的百貨零售業就要遭遇滑鐵盧。“事實上,我們不但沒有被打倒,反而得到茁壯成長,整個市場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
據他判斷,電商是一種潮流,一種趨勢,而且會越來越發達;同樣實體店也不會消亡,實體店轉變發展模式,調整結構,增加服務,仍然有發展和提升的空間。楚修齊建議,實體店如何轉變經營模式,借鑒國外好的經驗,提高自營比例,自己采購一些個性化、時尚的商品,讓消費者認可,這些問題都值得探索。
對于實體店的下一步發展,王瀏河也提出了一些建議。他表示,第一,線上線下互為融通;第二,利用互聯網,搞智能導購服務,以滿足消費者需求;第三,增加消費體驗,加強售后服務;第四,商品不搞“高大全”,但要能滿足各種人群多樣化和個性化需要;第五,擴大自營比例,擴大代理制、總經銷,控制貨品權。
魏際剛認為,傳統零售業肯定面臨轉型升級的問題,零售店可以轉成體驗店,也可以成為配送終端,而且零售商也可以和消費者進行合作,根據消費進行代行采購,提供相應的電子商務不能提供的服務,為顧客創造更多的價值,更貼心的服務。此外,零售企業本身也可以利用電子商務,增加自身的配送功能,融入供應鏈的點,也可以通過與電商和物流企業合作,融入到供應鏈里面去。
“我覺得,如果傳統零售業能夠轉變經營方式,是可以和電商進行競爭的,主要是通過提供更多精細化、專業化、差別化的服務,對市場做出甚至比電商更靈敏的反應,從而形成自己新的競爭優勢。”魏際剛表示,無論是大型超市,還是小的零售店,他們的未來發展方向必須要思考,要充分發揮自身的核心優勢,再賦予一些時代特點。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