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淘寶起家的裂帛會成為中國的Zara
就是這樣一個零售業之王,在話及電子商務的時候完全沒有它的實體店界游刃有余的風范。起碼在中國沒有。所以把Zara和裂帛放在一起比較成了有意思的事情,你會在創始人湯大風的采訪里看到她頻頻談及裂帛與Zara的相近之處:對生產線流程的管理,以及如何快速應對市場變化。
Q:最開始做裂帛是什么樣子?
湯大風:每天都不太一樣,一天可能賣一件,到最后一個月能夠賣三萬塊錢,就很高興了。記得到2009年的時候,銷售一年可能也就是2000萬。那個時候就忙著不斷救火,大家趕快坐在一起想。那時候不知道什么叫計劃,還挺討厭計劃的。就是忙不過來,趕快拉進來一個人,是牛是馬就先用著吧。
Q:什么時候開始有計劃的?
湯大風:2010年。慢慢的線下品牌開始進來了。到14年的時候,國外品牌也都進來了,國際大牌也是跟你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共同去展現給消費者。從奢侈品開始一直到就是所有國內外所有的大牌,天貓從以前的幾百家增長到現在的幾萬家,而這個沖擊它是必然。你要怎么樣來尋找自己的最清晰的面孔,用什么樣的方式和手段,所以這個東西都是不斷的在學習的過程中。
我覺得做一個品牌本身,他自己就是一條路線,第一條路線可能就是做品類,你就先做好自己的一個優勢品類,你先不要去談你的品牌是什么,你先把一個優勢品類做好就行了。第二部是做品牌。第三步是拓展不同的渠道,你先把渠道都站穩,之后你可能就是做不同的細分市場的子品牌出來。
Q:這期間遇到過的困難,現在還記得的是哪個?
湯大風:2009年的時候,那時候我沒有做預算,不會做現金流,不會做財務,結果我們直接把全款都付給一個供應商。可能過兩三個月,人家的貨才拿過來,你才開始賣,這時候錢才回來,這叫現金流。但是那個時候,我們就是因為增長太快了,可能是五倍、十倍的增長,那你手上只有一千萬,或者兩千萬,但是你一年要做兩個億的生意。這個時候,你的現金流就會轉不過來。
如果說有什么特別大的難度,比如說現在,其實是電子商務的這些品牌遇到的一個比較大的一個挑戰。所有的流量都已經趨于飽和,而且非常分散,基本上該上網買衣服的人都已經上網了。那這個時候,他的紅利性已經完全消失,你要怎么讓企業保持持續的增長,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命題。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