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年從一碗面中悟出來的道理
多年以后,當已經成為一個商人的陳年試圖突破困境時,他才陡然發現,原來商場上的道理與筆桿子下的規矩竟然殊途同歸如出一轍。
時間回溯到1年前。
2014年,盡管在昂貴的租期還有10個月才到期,但陳年還是決定將公司搬到了亦莊,一時間,對凡客的悲觀預期和質疑批評圍繞著這家公司和陳年本人如火如荼地展開。
這些都沒有沒有讓陳年感到有多么不適應。
真正讓他感到手足無措的是當涉及到具體的產品問題時,他卻尋找不到能提供答案的人、尋找不到正確的答案。那些號稱做過幾十年鞋服的工廠和老師傅,只會告訴他產品符合國家標準,卻不能告訴他如何解決羽絨服漏毛、黑T恤偏色、襯衫防皺甚至牛仔褲應該在哪里做褶皺這些最基本的產品問題。
木村修曾經在優衣庫工作超過15年并打造出了GU系列,在現場他只問了兩個問題,其中一個是染色機器的轉速多少。沒有人答得上來,于是,全廠的生產線都停下來,木村修和眾人當場逐擋調測機器轉速,反復測試結果。結果發現如果轉速過快,就會產生毛羽;轉速過慢,光澤度不夠。大家一起一擋擋回調,直到確定最佳效果。
“這個時候,我真得開始深刻懷疑自己的人生了。”在問題最終解決得到答案時,陳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也正是從那時開始,陳年開始下定決心改變以往凡客單純追求規模和品類的路線,他想像小米那樣做一件極致的產品出來,并把最初的目標定為“一件襯衫”。
代工廠一開始并不以為做“一件襯衫”是一件多困難的事情,結果,在版型問題上始終無法讓陳年滿意,工廠無可奈何之下只能向陳年推薦了異邦的吉國武。
“我當時就想,‘這個人,他有戲嗎?’。”乍見吉國武,陳年心中卻在打鼓。
吉國武的小工廠坐落在人口只有4萬不到的日本人吉市,和陳年之前接觸的制衣廠大相徑庭,工廠員工只有100多人。吉國武擔任社長的 HITOYOSHI 公司成立于1879年,2009年因為盲目擴產庫存過大而倒閉。和陳年合作后,回到凡客在越南的工廠后吉國武百感交集——那正是10多年前他買下的工廠和設備。
將吉國武延請到北京后,已經做了1000多款襯衫的凡客和陳年希望直奔如何制作一件好襯衫的主題,但吉國武不急,老生常談似地談著襯衫的領子。
“對我來說,領子選一個不就完了嗎?我們過去選一個小方領就完了。”當時的陳年頗有些不解和急躁,直到經過反復討論之后,他才了解領子對一件襯衫的重要性。直到此時,陳年也才對早前吉國武評價凡客襯衫所說的“別扭”一詞含義恍然大悟。
巧的是,在第一次見到凡客的牛仔褲時,木村修也用了這個詞,在他看來,凡客牛仔褲洗水的部位并沒有設計在會有褶皺的地方。事后,陳年和同事討論起這條牛仔褲,最終發現如此“別扭”的原因讓人又好氣又好笑——代工廠一位有著20多年經驗的老師傅承諾產品經理為凡客做一條“一條最炫的褲子”。
“現在日本人每半個月來一次我們公司,他來的這一個星期很珍貴,所以大家這一個星期基本上平均每天也就睡三四個小時,最長的一次是我們40多個小時沒睡覺,8日到12日的時候,我們差不多有4天的時間只睡了一兩個小時,就和日本人跑工廠看工廠打樣的情況。”鐘愷欣說。
做一件襯衫是一個痛苦而深刻的過程。做T恤同樣如此。
一開始選棉花,真得就需要反復打樣、看紗線,這個時候就特別痛苦。這時候,陳年才發現中國棉花協會沒有這方面的資料,于是只好讓團隊參考美國國際棉花協會的手冊。
在選擇好棉花原料之后,新問題又接踵而至:如何讓白色T恤洗了不發黃,黑色 T 恤洗了不發紅。這是市面上的T恤最常見、最讓消費者感到困擾的問題。
“產品團隊基本上坐在那里一下子就愣住了,當你把這個需求提出來的時候,他們就會想半天,說不出話了,我記得有一次初娜他們團隊自己開會的時候,會一開始就哭了,大家都安慰她。”陳年回憶起當時的場面,樂不可支地笑了起來,“作為產品經理,她當時承受著巨大的壓力,生怕有一點點閃失。棉花、如何不發白不發紅、版型、成衣,所有的這些東西都弄好了之后,送到工廠能不能實現前面的這些要求,沒有一步是不難的。這些一個個看似簡單的問題,最后都是中國制造根本的浮躁。以前我們對產品提出質疑,合作伙伴給我拿出各種質檢報告,說制造符合國家標準、歐標、日標,但符合標準和用戶體驗是兩回事。這些事讓我意識到,我曾經生產出的服裝都是垃圾。”
對產品的嚴苛,也讓陳年想了更多的事情:“當我們帶著這些問題追問到中國制造時,我們發現了中國制造也有一個特別大的困境,中國制造是很強,我過去也大聲謳歌中國制造的偉大。但是當我們這一路追問,發現中國制造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很多所以然都在國際大牌那里。我們過去所謂的抄的快,我們執行力快,我們上規模快,我覺得不是真相。真相是我們缺基本功,我們缺所以然。我前面做了6年的凡客,賣掉了幾億件的衣服,我沒有看過跟服裝有關的書,因為我覺得服裝的書沒必要看。而且我覺得中國制造這么牛,所以更沒必要看,而且從內心深處來看是對服裝的知識、紡織業的知識不尊重的,但是這個悲劇在于哪里呢?我后來發現,這個悲劇不是我一個人的悲劇。當你不知其所以然的時候,最終你的產品也好品牌也好,是沒有競爭力的。”
曾經的那個陳年在寫文章時會翻檢案頭的《現代漢語詞典》,而現在的他提筆寫宣傳文案卻會把“震撼上市”寫成震‘憾’,直到被同事提醒才注意到,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被他投入到產品中去了。當凡客的“一件襯衫”發布之后,外界對他的極致單品戰略能否在傳統的服裝領域奏效的質疑甚囂塵上,陳年的回答卻異常平淡:“我們現在也沒有能力做那么多產品啊。”在他看來,做好一個產品,就是一個進步,這才是商業的本分。
頗具黑色幽默味道的是,多年以前,當陳年還是一個文人的時候,沈昌文就告訴過他兩條寫文章的道理——“言之有物”并“言之有理”。
“一碗面好不好吃,這是個常識,這個可以嘗出來的,我做了1000碗還是1萬碗面出來,這又是另外一個話題。但面好不好吃,這是一個基礎。”來自山西的陳年以家鄉最出名的食物給我們打比方來論證產品“質”和“量”之間的關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