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動”的時尚
在時尚的產生與傳播中,貫穿于產業鏈上下游的每一個環節都是主角,他們的創造力和思想輻射到消費鏈的各個環節。在這些過程中,時尚應該是個整體形態,而不應局限在產業鏈的某個節點,比如過分拘泥于產業鏈的終端品牌,或者孤立地推選幾位明星設計師,抑或寄托于幾場秀的一夜輝煌。
從這個意義上看,中國時尚同盟時尚發布活動的初衷就更加明確。時尚的“精、氣、神”非一日可以鑄就,隨著品牌戰略與科技戰略在整個行業層面的不斷演進,時尚的元素以及創意的亮點,已經逐步由消費端和品牌端開始滲入紡織服裝產業的經緯。
如何通過有效的平臺戰略,憑借設計的語言與創意的表達方式,加強產業鏈上下游對時尚的協同理解與商貿資源的互動,隨之形成“盟”的力量與的“群”的氣場,是中國時尚同盟時尚發布的價值所在。
凝聚“盟”的力量
擁有和北京不同的時尚氛圍,上海的時尚感召力另有一番氣象。上海時裝周的影響力聚集了這個城市的時尚人氣,也給中國時尚同盟培養了第一代的“粉絲”。
繼2010年10月首次在上海進行時尚發布后,中國時尚同盟將于今年10月再次登陸上海,帶來以新銳設計師發布為核心的時尚發布系列和第二屆中國時尚產業論壇。在今年10月的時尚同盟發布中,新銳設計師,這一中國新生代消費的代表性群體的集體亮相將成為發布活動的新亮點。
中國市場的巨大價值和商機無疑是近幾年全球商業關注的核心,隨著中國年輕消費群逐步成為不容忽視的消費力量,中國開始進入歷史上第三個消費頂峰,消費結構也隨之發生歷史性變化。
據統計,目前中國處于18~29歲之間的消費人群已達3億多人,其消費重個性、重時尚、并愿意為此付費的特點明顯,消費潛力巨大。
一個以新生代消費群為重要受眾的消費時代,意味著商品的非功能性需求如品牌、個性等將成為其被消費的主導因素;與此同時,商品的設計師不僅只是商品的設計者,還會成為商品隱性價值的構成部分,成為商品的代言人和商品被消費的一部分。因此,新生代設計師和設計師品牌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成為中國時尚力量和時尚價值的重要體現。
在這個群體中,他們中有的人已擁有自己的店面和消費者,有的人在業界擁有了自己獨有的產品輸出渠道,這些以往以新銳著稱的設計精英,各有自己的設計風格,卻越來越注重“盟”動的力量。
中國時尚同盟敏銳察覺到這一大趨勢,在成立伊始就把新銳設計師作為其重要的組織構成,吸納了四十多位嶄露頭角的新生代設計師成為其簽約設計師,并將在今年10月的時尚發布活動中推出新銳設計發布系列,向產業層面、消費層面以及傳播渠道展現中國時尚新生代的價值與潛力。
著名設計師謝鋒曾說:“以時裝周為代表的流行趨勢展演,應該是一個品牌集成的平臺,坐在觀眾席上的觀眾如果以消費者為導向,那么這個趨勢發布的影響力就會持續,消費者可以直接支撐品牌的市場。媒體觀眾也可以在展演后約半年時間內與品牌進行合作,如各種波段與形式的報道,都會幫助品牌產生一定的影響力。”
中國時尚同盟的發布,是一樣的道理。凝集才有熱量,以新銳設計師為代表的新一代“80后”設計力量,正在行動著……
再說時尚話語權
“通過獲得時尚話語權最終帶來產業的附加價值,實現產業的良性發展應該是未來中國服裝企業的發展之路。一個企業要擁有該領域的時尚話語權,就必須將創意與創新作為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這不僅有利于服裝紡織企業提高附加值,對家居用品、電子消費品、汽車等與大眾生活方式相關的工業產品同樣有意義。”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會長杜鈺洲認為,在實現了量的高速增長后,中國的紡織服裝業正從傳統制造業向服務制造業、創意制造業轉變,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從“世界加工廠”向“時尚發源地”轉變。
在今年的時尚發布中,云集了國內領先的紡織服裝品牌與企業——如以防寒面料為特色的志向集團,以高檔提花著稱的鼎天紡織,以女裝精毛紡為業界認可的丹毛紡織,以及國內時尚牛仔先鋒品牌狼道等。
作為紡織服裝行業不同品類與領域內的代表品牌,它們將依托中國時尚同盟的發布平臺,加強產業鏈的上下游結合,共同詮釋中國時尚的話語權。
時尚發布期間,第二屆中國時尚產業論壇也將以“全球語境與中國價值”為核心展開。來自產業、時尚品牌、專業機構、零售渠道等的知名專家,將圍繞“中國,國際時尚之都離我們還有多遠?”、“快時尚模式的思考與探討”、“消費新生代與未來中國時尚”三個話題展開討論,共同展望中國時尚價值的實現。
不管是新銳設計師群體和中國紡織服裝代表性品牌的亮相,還是中國時尚產業論壇的集中式探討,毋庸置疑的一點是“中國時尚”將在紡織服裝行業以及大眾消費領域形成價值鏈條,進而推動中國時尚價值在本土市場的體現,并通過本土市場的強大拉動力,傳遞到全球消費鏈條中。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以“全球語境下的中國價值”為主題的2011年度中國時尚同盟時尚發布活動將會是中國時尚業發展進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