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貿易風險加大 商務部急召中國信保謀對策
此外,報道引用了中國信保方面的觀點,提示了在目前的嚴峻的外貿形勢下,海外買家信用風險加大、海外主權違約風險加大、國外銀行的信用風險加大已經越來越明顯。
或許是巧合,僅幾日之后,一位知情人士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報道發表幾天之后,商務部有關領導已經緊急召集中國信保高管和部分區域總經理在京開會,針對目前的復雜嚴峻的形勢商量對策。”
記者在中國信保網站上,看到了相關消息。3月18日,中國信保王毅總經理和部分區域總經理等公司領導到商務部向陳德銘部長匯報工作,商務部馬秀紅、蔣耀平、陳健副部長一同參會。
據記者了解,去年下半年以來,商務部和中國信保高管已經通過不同形式多次召開會議商討對策,進一步防范出口收匯風險,并已經下達了具體文件。
“商務部辦公廳已經下達過文件,要求我們要防范出口收匯風險了。”上海市商務委員會一位官員這樣告訴記者。已被下達的該文件的全稱是《商務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出口收匯風險防范有關工作的通知》(商財字[2008]176號)(下稱《通知》),下達時間是2008年12月30日。
商務部預警收匯風險
記者獲悉,今年一季度,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商務主管部門,各駐外經濟商務參贊處(室),各商會、協會,已經收到了該《通知》,有些商務主管部門已經在近期向下級對口部門轉發了該《通知》。
該《通知》提示說,目前全球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日趨突出,部分國外商業銀行出現流動性不足問題,個別國家或地區進口商惡意逃債或違反合同的現象明顯增多,加大了我國企業出口收匯風險。
“高度關注國際銀行業市場的變化”被擺在了最為突出的位置。《通知》指出,今年以來,全球金融危機嚴重沖擊了國際銀行業的健康發展,對銀行間結算業務的正常開展也產生了較大影響,成為制約我國企業出口收匯安全的一大隱患。
對此,上海市商務委員會一位官員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我們建議采用托收結算方式的出口企業,要做好對進口商的資信調查,根據進口商資信能力合理確定授信額度和托收方式,盡量選擇即期付款方式,或者增加代收行擔保,積極防范托收結算風險。”
商務部方面提示,企業在采用信用證結算時,應該及時了解信用證開證銀行資信狀況,特別是對金融危機影響嚴重地區的中小商業銀行開具的信用證,要重視附加條款對信用證兌付的影響,必要時可要求有實力的銀行保兌,降低信用證結算風險。
中國信保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在全球銀行紛紛被降級的情況下,出口貿易中涉及信用證結算等銀行信用的業務所面臨的風險日益加大,短期內信用證結算方式也不再具有原來的信用程度。應該注意風險。”
對此,《通知》明確指出,應當充分利用出口信用保險規避收匯風險。出口信用保險是保障企業出口收匯安全的重要手段。因而,在目前的情況下,中國信保將如何更好地擔當起政策性金融機構的職責受到關注。
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李健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在目前較為嚴峻的外貿形勢的情況下,中國信保應該發揮越來越重要的政策性保險的支持作用,政府應該拿出錢來幫助企業投保,減輕企業的負擔,這才是積極鼓勵企業參保的方式。”
中國信保賠付壓力在增大
目前,中國信保是國內唯一一家承辦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業務的國有獨資保險公司,一直承擔對國內出口企業分擔風險的責任。
2008年中國信保總承保金額達到626億美元,雖然同比增長了58%,但同期賠款支出達到3.6億美元,同比增長209%。其中,短期出口信用保險的總保額達到370億美元,同比增長約30%;賠付支出近1.1億美元,賠付率高達85.9%,同比大增。
記者注意到,2008年底,中國信保公布了《國家風險分析報告》,在該報告中顯示,全球有48個國家的風險水平上升、風險評級調降,調降規模達到了25%,調降幅度之大已創紀錄。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調降風險評級的許多國家都是市場經濟相對成熟、傳統上出口風險較低的發達國家,其中首次調低了美國風險評級。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調整?中國信保相關人士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從去年開始,我國出口企業在美國市場的損失大幅增加。從中國信保接到的企業報案情況來看,紡織類和機電類商品的報損金額最多,均已超過千萬美元。對美出口的出口信用保險報損案件普遍具有金額較大、糾紛嚴重、破產頻發和訴訟案多等特點。”
據中國信保的數據顯示,2008年涉及美國買家報告損失1.56億美元,增長了150%,而涉及歐洲買家報告損失1.7億美元,更是增長了206%。
正是由于外部環境的急劇惡化,導致了一個單季的反常現象,即2008年10月起,中國信保的新簽保單增速加快(超過正常狀態月新簽保單數量100%),其中以短期出口信用保險為主,顯示信用保險需求迅速增長,四季度新簽保單保費貢獻近20%,大大超出正常水平。
一位業內專業人士告訴《中國經濟周刊》,這樣承保業務增長并非是好事,而可能會遭遇更大的風險。隨著貿易形勢愈加不明朗,剛一承保在短時間內可能就會遭遇報損。在對新興市場國家的貿易中,該類事件已有了些許苗頭。
中國信保的數據顯示,2008年對出口到新興市場的承保規模達到283億美元,占出口貿易總額432億美元的65.5%。但是在今年1月,中國信保的報告損失金額旋即大幅攀升,不但大案激增,而且出險地區由美國向歐、亞、拉美地區蔓延。
中國信保的報告警示,由于受到金融風暴影響,新興市場國家的對外償付能力、主權擔保可靠性、匯率政策的穩定性等都將受到較大影響,外匯管制風險也在加大,國家風險水平進一步上升。
進口下降預示出口將更趨弱
改革開放以來,外貿增長高于國民經濟增長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最突出特征。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李健表示,“十五”以來,我國商品進出口年平均增長速度約28%,大大高于改革開放以來17%的年均增長速度。
對于當前的全球貿易形勢,李健判斷,由于美國的需求受到抑制,而美國以外的需求增長短期內又難以填補美國需求滑坡造成的缺口。很大可能是,全球貿易將進入一段3到5年的低迷時期。
據判斷,較長時期的全球貿易的疲軟可能將直接影響到中國信保的經營業績。對此,中國信保廣東分公司和上海分公司相關人士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中國信保廣東分公司總經理經理陳連從預計,由于去年未結賠案眾多和金融危機的滯后效應,對于中國信保來說,2009年或是情況更糟糕的一年。
中國信保上海分公司總經理助理陸棟認為,處于我國供應鏈上游的主要周邊國家、地區近期出口增速出現大幅下滑,這些經濟體出口情況通常被認為是中國出口的先行指標,具有預測意義。事實上,由于“兩頭在外”的加工貿易占中國出口的一半,因此,我國的當期進口也是下幾期出口的先行指標。
據廣東省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2月份,廣東省進出口總額340.30億美元,比去年同月下降了19.2%,其中進口總額為146.21 億美元,下降了22.0%。
而據上海市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上海市進出口總額181.34億美元,比去年同月雖下降29.6%,創2006年6月以來單月進出口新低,其中進口總額70.39億美元,更是下降43.4%。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