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生涯的斜坡球理論:創新是牽引力
有的人一生朝不保夕,過著黯淡無光的日子;有的人一生波瀾不驚,平平淡淡了卻此生;有的人一生乘風破浪,不斷超越,不斷突破。
人,生而不平等;但這個不平等只是一時的,而如果你不努力,不規劃自己的人生,你可能就必須面對永遠的不平等!等待你的是一輩子的碌碌無為!
“成功有方法,失敗有原因”,職業生涯的成功不可能信手拈來,也不可能一僦而就。成功需要機遇,需要運氣,更需要勤勞與智慧!努力與思路!
職業生涯的斜坡球理論
人性本惰:人生路漫漫,人生路崎嶇。我們每個人都是人生斜坡上的球體。我們承受著來自自身惰性與外部競爭的雙重壓力,如果沒有止動力和牽引力,球體必然會滾下斜坡,我們必將在職業生涯的競爭中被淘汰出局!
止動力:就是努力工作,克服惰性。如果我們能夠堅決地克服惰性,勤勤懇懇、兢兢業業,那我們正常就不會被社會或競爭對手淘汰,能夠讓自己穩在斜坡之上,不掉隊。就能與身邊的人保持一致,過著平凡的一生,過上溫飽的小康生活。
但“止動”不是我們的目的,我們希望有不平凡的人生,我們希望自己在人生的斜坡上能不斷登高!因為這世界上努力工作的人很多,但真正能成就一生的人卻不多,因為你努力工作,并不代表著你方法就對,不代表著你有創造力,不代表著你善于創新。可能很多情況下你像一頭老黃牛,不知疲倦,按部就班,但卻沒有任何突破。人生是需要不斷突破的,很多情況下我們將自己困在自己設置好的圍城中,害怕改變,患得患失,生怕走出圍城會踏入陷阱,最終平平淡淡了卻此生,無法成就一番事業。
牽引力:我們必須要有牽引力,這個牽引力是指規劃人生,不斷創新。我們必須能夠不斷反省、不斷檢討、不斷總結、不斷創新,不斷突破自己,找對方向,勇敢地走出圍城,實現自己人生的跳躍前進。
第一部分:惰性,職業生涯的無形殺手
第二部分:創新,職業生涯的牽引力
創新,是什么?
那么,作為營銷人,創新是什么?
創新是在你頭腦的核心位置根植創新理念,讓經驗主義走人。——這是觀念創新。
創新是跳出問題看問題,學會高空作業,修煉思想的高度——這是思維創新。
創新是一個問題至少找出三個解決方案——這是方法創新。
創新是要學會抽絲剝繭,從機制層面、流程層面來解決營銷執行中的面上的問題,而不是點上的問題。
創新是努力去尋找“新大陸”,尋找“藍海”,尋找細分市場和業務增長點。
創新是在管理上減少高壓,加強指導;在培訓上摒棄“填鴨”、開發潛能;在激勵上淡化金錢,重視深度需求的滿足;
創新是當你碰到瓶頸時,先學習瓶頸之上的知識,修煉瓶頸之上的能力。
創新的分類(一)
1)創新的“點”與“面”(廣度):“點”的創新是指點子,單點的創新,單項的創新,比如你針對某個超市搞了一場轟動一時的場外表演活動;“面”的創新是指機制上、制度上的創新,或者影響面廣的“廣度”上的創新,比如你針對國慶節,搞了一場全公司的“國慶商戰”運動,又比如你對于某個片區市場提出系統性的營銷整合方案。我們的創新應該更多的考慮“面”的創新,單純的點子已經越來越難起到效果。
2)創新的“術”與“道”(高度):“術”指戰術層面的創新,指在市場競爭中采用創新的方法克敵制勝,強調“怎么做”,比如終端的廠商周活動,比如新品的開發與立體化傳播推廣;“道”指戰略層面的創新,做出高端的選擇,強調“做什么”,比如企業原先只做終端,而今創新性的全面進入流通市場,或者比如企業之前的傳播集中于知名度的打造,而現在改為集中在美譽度上(關于品牌傳播的3W戰略)。
3)創新的“偶”與“常”(頻度):“偶”是指創新是靠靈感,時斷時續,心血來潮而為之;而“常”是指創新有制度性保障,創新成為企業或者個人的常態,成為“核心理念”。創新應該成為企業和任何員工的常態、共識。
創新的分類(二)
1)觀念創新:親情營銷觀念、全球化營銷觀念、知識營銷觀念、品牌營銷觀念
2)思路方法創新:大的:整合營銷、事件營銷。小的:區域市場創新、終端創新等。
3)管理創新:管理機制與制度創新、管理手段創新、激勵創新
4)營銷創新:產品創新、渠道創新、傳播創新、視覺創新
5)溝通創新:與下屬溝通的創新,與上司溝通的創新,與同事溝通的創新,與經銷商溝通的創新,與終端溝通的創新。
創新,不斷突破瓶頸
心理學家將一只跳蚤放進沒有蓋子的杯子內,結果,跳蚤輕而易舉地跳出杯子。緊接著,心理學家用一塊玻璃蓋住杯子,于是,跳蚤每次往上跳時,都因撞到這塊玻璃而跳不出去。不久,心理學家把這塊玻璃拿掉,結果,跳蚤再也不愿意跳了。
這個故事給我們的警示:不要讓自己成為不會蹦達的“爬蚤” ,要善于突破瓶頸。作為營銷人,創新是在職業生涯中一次次地突破瓶頸!
職業生涯有很多瓶頸:
1)職業發展的:比如你一直都只是一個基層營銷人員,如何突破?
2)個人能力的:營銷能力很拔尖,但是管理總是找不到感覺,雖然已經坐到管理崗位,但是卻總是力不從心。
3)地域的:比如你總是不喜歡到外地,但是企業的發展或者個人的更好發展必須要求你走出去。
4)心理素質的:比如總是不能克服膽怯的心理。
那么,我們應該如何突破瓶頸呢?
一是正面突圍法。比如在公司里通過研究分析、力量積累和不斷創新,做出重大的成績。努力尋找瓶頸之上的能力要求,通過修煉使自己的能力先達到上一級別的要求。
二是側翼突圍法。比如,當你在某個區域一直不能干出明顯成績的時候,你應該考慮讓公司給你調換一個區域,只要你相信自己的能力,你就可以大膽的提出來。
三是迂回突圍法。尋找自己業務能力之外的優勢,然后發揮出來,進行“曲線救國”。比如培訓有專長就應該努力成為培訓專家;比如策劃能力不錯而執行能力一般的人,可以考慮往市場部發展;比如溝通能力很強,市場開發有獨到之處,而-全球品牌網-市場維護卻有欠缺的人,就可以考慮專門做招商工作。深入分析自己的優缺點,把特長發揚光大,繞一個圈子甩開瓶頸。
作為營銷人,我們有特長要發揮特長,沒特長也要創造特長,一個沒有特長的營銷人,只能面對“從業務員到營銷總經理的五重天”而望“天”興嘆!
總之,品牌的核心競爭力來自于不斷的創新,一個人的核心競爭力也來自于不斷的創新。
沒有創新,缺乏思路,你永遠只能掙扎在社會金字塔的底層。
把創新作為DNA深深植入你的體內,讓創新成為你的生活方式!
認識職業生涯的瓶頸,在瓶頸面前你可以停下來,但停下來是為了以大創新突破瓶頸。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