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革技術也是皮革產業進步的一個“窗口”
1月24日,經過多年發展,兄弟科技在維生素和皮革化學品領域取得了突出的科技在維生素K3、鉻鞣劑領域的突出技術優勢和行業地位,公司作為主要起草者,參與了“GB/T7294-2009:飼料添加劑亞硫酸氫鈉甲萘醌(維生素K3)”、“GB/T19940-2005:粉狀鉻鞣劑六價鉻離子檢測方法”、“GB/T24331-2009:制革用粉狀鉻鞣劑”等多項國家標準的制定工作,進一步擴大了兄弟科技的國內、國際市場影響力。
眾所周知,我國是制革大國,皮革產業年產值超過4000億元,但目前制革生產過程中污染問題突出。再加制革技術含量低、研發滯后。所以,解決制革的污染技術問題迫在眉睫。“清潔制革過程與綠色產業鏈接集成技術及工程示范”是我國“十一五”期間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經過多年努力,課題組開發出了制革準備工段污染削減集成技術和制革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系列技術,建立了由國家發布實施的《制革行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和《制革工業清潔生產標準》;同時開發了系列酶制劑、無鉻鞣劑等10多類支撐清潔技術實施的關鍵化工、生化材料,并實現了集成應用,形成了牛皮、豬皮、綿羊皮制革清潔生產線,對引領我國制革行業走循環經濟發展道路具有深遠的意義。
以辛集皮革城為例。辛集市制革工業區實現了鉻液“企業單獨儲存、污水處理廠專車拉運、集中治理”,還在皮革企業大力推廣鉻液、堿液循環利用、無灰膨脹及節水轉鼓等新技術、新設備,制革耗水將比過去節約1/3以上,制革污泥減少80%,鉻液、堿液排放量減少70%。尤其是東明集團研發的制革廢水循環使用技術項目榮獲全國節能減排一等獎,通過引導企業采用無鉻鞣制,無鉻鞣制革皮已占總量的70%以上,成為名副其實的“綠色皮革”。
制革技術也是皮革產業進步的一個“窗口”
國內“清潔制革過程與綠色產業鏈接集成技術及工程示范”項目已在9家企業完成了集成應用,形成了清潔生產線。同時,在超過15家牛皮制革企業、20家豬皮制革企業完成了小試、中試和工業化試驗。數據顯示,采用這一成果后制革水用量平均減少31%,硫化物平均減排88%,石灰平均減排81%,COD、SS和TS平均減排47%,氨氮平均減排67%,可從源頭消除或削減制革污染。近3年,9家形成生產線的企業共生產豬、牛皮革798萬張,完成產值21.61億元,實現利稅2.5億元。
其中,制革是指將生皮鞣制成革的過程。除去毛和非膠原纖維等,使真皮層膠原纖維適度松散、固定和強化,再加以整飾(理)等一系列化學(包括生物化學)、機械處理。制革工藝過程通常分為準備、鞣制和整飾(理)三階段。制革過程使用最多的設備是轉鼓,浸水、浸灰、脫毛、軟化、浸酸、鞣制、染色、乳液加油等工序都要在轉鼓中完成,通過轉鼓的機械作用,促進各種化工材料的均勻滲透,完成制劑對皮的化學作用。
進入新世紀以來,國家對環保工作更加重視,特別是“十一五”規劃首次提出了節能減排的約束性指標;同時歐美一些發達國家對皮革產品出臺了專門的環保和生態標準,構筑起了綠色壁壘。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工程院院士石碧表示“要實現制革工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在清潔生產技術等關鍵、共性技術方面的開發應用上取得突破,否則將面臨被淘汰的危險。”
也就是說如果想在一個皮革產業發展,制革技術還要不斷提高。曾經,世間所有的行業里都沒有大師,大師也曾經是弱小的菜鳥,但是他經過千萬次的練習,千萬次的修正,千萬次的反思和自我超越,將普通人遠遠甩在了后面——他,就成了大師。顯然,從菜鳥到大師的距離,就是練習。自然在皮革產業里的制革技術也應如此。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