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自營僅屬嘗鮮 資產管理才是行業PK主戰場
股指期貨讓券商的江湖起了漣漪,但還沒翻起波浪。
一年前誕生的股指期貨讓2010年成為證券公司當之無愧的“創新年”:
這一年來,券商開啟了做空盈利模式也得以“老樹開新花”。
但不得不承認,曾被寄予厚望的證券公司并未達到最初設想。一年過去,券商的參與力度依然有限。
“衍生品部門負責人對記者坦言。
自營僅屬嘗鮮
兩會期間,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總經理朱玉辰公布的系列數據,拉開了券商自營參與股指期貨的朦朧面紗。
朱玉辰表示,截至2010年年底,29家證券公司運用股指期貨有效對沖股票現貨市場風險,減少了現貨資產損失近17億元,為保護自營資產價值發揮了積極作用。
不過,對券商來說這一數字還遠遠未能達到期望值。
根據2010年4月23日,證監會發布的《證券公司參與股指期貨交易指引》(簡稱《指引》)要求,券商自營參與股指期貨的目的,被嚴格限定在“套期保值”范圍;此外還規定,證券公司自營權益類證券及證券衍生品(包括股指期貨)的合計額不得超過凈資本的100%,并將參與股指期貨合約交易保證資金以100%比例扣減券商凈資本。
如此監管之下,券商自營被限制在單一的市場賣空者角色。
“我們自營規模并不大,如果指數上漲,賣空期指套保肯定是虧損;而一旦市場下跌,套保僅僅只是減少現貨股票的虧損,對我們意義也不大。” 一中型券商衍生品部負責人對記者承認,盡管該公司自營部門已經開設好股指期貨賬戶,但目前并未有開始交易。
上市券商的情況又有不同。
“上市公司券商資本金更為充裕,對應的自營盤也增大,一旦大盤下跌有可能面臨巨額虧損,這時候,套保可以實現保護股票投資的作用。”一上市券商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評價。
從上市公司財報推斷,中信證券、光大證券參與股指期貨的力度較大。
中信證券公布的2010年年報中提及,截至去年底,該公司衍生金融資產為7.33億元,此外還有4.35億元的衍生金融負債。盡管光大證券尚未公布年報,其去年第三季度衍生金融資產也達到1.16億元。{page_break}
資產管理成PK主戰場
相對于券商自營對股指期貨的不同熱度,資產管理領域則成為券商間斗法的戰場。
截至目前,已有包括第一創業、國泰君安和中信證券等券商推出“小集合”理財產品,明確表示將在產品中運用股指期貨套期保值對沖市場系統性風險;其中,國泰君安在2011年3月推出的“君享量化”集合理財產品甚至被業內冠以“中國本土首只對沖基金”的稱號。
在上述公開信息之外,更大規模的是券商以定向資產管理業務、限額特定資產管理業務參與股指期貨交易。此類的產品更傾向于套利策略,享有更大的投資空間,但相應也受到單個賬戶持倉100手的限制。
中投證券是國內第一批為客戶提供期限套利的券商。“股指期貨的標的物是滬深300指數,而你又從股票市場上實際買了這300只股票,這兩個組合間實際價值是一樣的,但由于市場波動,有時候會有出現偏差,一旦如此就可以套利。” 該公司衍生品部總經理張曉東向記者解釋。
他管理的平衡策略產品,在2010年實現年化收益18%。
從已經開展股指期貨的券商資管部門統計,市場產品主要以股指期貨期現套利為主,這類被視為套利策略中最為穩妥的無風險模式。
不過,和國外相比,這一市場還需要繼續發展。
“國內市場產品種類要少很多,買股票容易,但做空工具有限,除期貨外,只可以借券商自營股去賣,對應的又有很多限制,以股票規模看,也無法支撐做大。另外監管環境也不一樣,相比之下,國內的監管還是非常嚴格。”張曉東對記者表示。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