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融資思路,如何幫助中小企業發展
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關系著國民經濟的有效運轉。然而,在訂單數量下降、勞動力成本上漲、產業升級、轉型艱難等多重壓力下,不少中小企業掙扎于存亡的邊緣。讓中小企業享有配套金融服務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在針對這一難題討論多年之后,能否通過新思路找到一條突破重圍之路?
多方因素形成困局
近日,《第一財經日報》發布了2013年第二季度中國中小企業信心指數報告。報告顯示,第二季度的中小企業宏觀信心指數、運營信心指數、投資信心指數和融資信心指數均有不同幅度下降,其中宏觀信心指數和融資信心指數下降最為明顯,比上季度下降7.48個百分點和7.97個百分點。
這一數據印證了目前依舊困難的中小企業融資現狀,目前我國中小企業所獲得的的金融資源與其為社會創造的價值極不匹配:盡管中小企業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60%,貢獻稅收達50%,而貸款總量占比卻不到20%。
中小企業本身規模較小,難于具備風險控制所要求的抵押擔保能力,因此難以獲得銀行貸款。以深圳為例,全市約有20多萬家中小企業注冊登記,占深圳市企業總數的99%以上,然而,其所獲得的信貸比例卻不足全市企業信貸總額的30%。
在獲取貸款難的同時,中小企業從銀行貸款的成本也很高。在東莞經營玻璃制造企業的魏女士對《世界經理人》網站記者說:“我們從銀行融資還利息只是一個方面,在借貸過程中還需要付出抵押登記費、公證費、工商查詢費等各項費用,累計起來實在不是一筆小數目。”
許多中小企業申請一筆貸款,往往需要付出十余種第三方費用,而在申請之后還需要經歷漫長的等待過程才能最終拿到款項。“銀行也不是按照貸款需求全部給你,還需要從貸款總額中扣除保證金押在銀行,很不劃算。”魏女士說。
銀行貸款有種種煩惱,但這僅僅針對完全民營背景的小企業。魏女士坦言,她了解到一些經營者具有國企背景的企業往往能夠“繞過彎”拿到資金,而對她這樣的經營者,盡管銀行貸款手續繁雜、還需要漫長的等待過程,但相較而言代價還是比民間融資要小。目前,中小企業民間借貸的月息一般在2%左右,年化利率高達24%,遠遠高于從銀行貸款的利率。
政策很美好 現實很殘酷
事實上,不少銀行都出臺了針對中小企業貸款的優惠政策,業界關于金融服務扶植中小企業發展的探討也一再升溫。
民生銀行就以服務中小企業為經營定位,并一直在服務創新方面進行探索。作為由民營企業發起設立的銀行,民生與中小企業有著天然的聯系。
2010年到2012年,民生銀行中小企業業務表內外資產規模分別為970億元、1398億元和1776億元,年復合增長率35%;中小企業貸款規模分別為795億元、1052億元和1261億元,年復合增長率26%,整體發展勢頭良好;中小企業資產客戶數分別為6740戶、9712戶和12202戶,年復合增長率為35%。
根據民生銀行金融事業部總裁李彬介紹,2012年民生銀行中小企業業務增速高于全行對公業務的整體增速。“中小企業發展快,資金需求急,很多時候難以找到第三方擔保,這些都是需要考慮的因素。對此,銀行創新金融產品,通過對知識產權、機器設備、高管信用等多方面因素進行抵押組合,讓客戶融資更容易。”
即便如此,銀行方面需要考慮的靜態業務指標依舊不少。“銀行缺乏對企業長遠的分析和理解,這樣一來往往容易造成對其風險性的高評估。”李彬說。另外,利率市場化才剛開啟,進程緩慢,使得貸款和存款利差較大。加之銀行內部管理、外部監管和風險責任的追究,銀行即使有政策,在很多時候還是“愛莫能助”。
事實上,銀行在對公業務中絕大部分貸款都發放給了國企。在這樣的情況下,向中小企業放貸需要承受很大風險,銀行方面則需轉嫁風險成本。目前國有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時的利率一般上浮不超過20%,但是會對企業收取其他的各種費用。總的算下來,銀行針對中小企業貸款利率一般上浮30%左右。
新的期待:民營銀行還是網絡融資?
就在今年6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提出探索設立民資發起的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和金融租賃公司、消費金融公司。
這一決定似乎讓中小企業看到一絲曙光。廣東地區的許多民營企業都向監管部門表達了申請意象,其中就包括曾提出要建設“南華銀行”的志高控股董事局主席兼行政總裁李興浩。8月22日,蘇寧云商更是明確表示,公司正向有關部門申請成立“蘇寧銀行”。
另一個讓人欣喜的消息來自上海,自今年7月國務院決定建立上海自貿區后,民營資金進入金融業也有了新的入口。上海銀監局已經開始針對民營銀行發起人進行輔導,原本做小額貸款的民營企業也希望轉制為社區銀行。
上海自貿區必然成為制度創新的試驗田。但就目前來看,民營銀行還只是“看起來很美”。這一構想并未進入執行階段,具體政策還未出臺。民營銀行的設立必然有利于支持經濟結構轉型,但如何界定準入標準、制定風險控制標準、控制資本量等一系列問題亟待解決。
在實體銀行以外,網絡上的融資渠道也早已鋪開。無論是阿里巴巴的余額寶,還是人人網推出的人人貸,小額信貸、消費金融都已經成為網絡金融的新入口。通過網絡數據分析,網絡金融平臺也許能夠掌握更多企業的真實情況,為其信貸業務提供充分的技術支持。
民營銀行顯露雛形,網絡融資已經拉開序幕,傳統的信貸模式正在受到全方位沖擊。而更為便捷的金融服務則成為吸引中小企業的閃光點,可以想象當民營銀行和網絡融資真正走上正軌,必然能夠為真正具有盈利能力的中小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助力其發展革新。也能夠持續開發出更加穩健、便捷、優質服務的金融產品。
事實上,無論是創新銀行金融服務,還是引入民營資本,核心都是助力中小企業發展。只有真正解決了中小企業的困境,才有可能實現本輪中國經濟轉型升級。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