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六條”走上良性發展軌道
促外貿的新“國六條”已不再依賴以往的關稅及出口退稅調節,而是通過便利化、減負等軟措施條款來促進外貿。這是我們的政策制定趨于成熟的表現。
當前形勢分析
首先,下降0.3%的出口增長率不足為懼,因為基準的選擇隨時在變,去年同期從2.7%跨越到9.8%的高基準顯然是個例。若按季度統計,一季度,我國進出口同比增速為13.5%;二季度增長4.3%;三季度增速回升至6%,這種趨勢或許更能反映我國外貿的總體增長走勢。
其次,從貿易方式上看,前三季度,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增速超過加工貿易,這說明我國企業的貿易增值能力在相對加強,這對轉變貿易發展方式是一個積極的信號。同時,加工貿易的進口增速加快,鑒于我國加工貿易大進、大出的格局,預計未來短期內,加工貿易的出口貢獻率會有所提高。
另外,在新國際區域經濟一體化影響下,各國都把FTA看得極為重要,在這樣的背景下,研究雙邊貿易關系就顯得很有必要。9月份的數據顯示,中國對歐洲、美國和東盟的出口增速均有回落,其中,對東盟的出口增速更是從8月份的30.8%下降到9月份的9.8%。或許研究這背后的原因才更為重要,這不僅有利于短期內雙邊貿易的改善,而且長期來看,也為如何打造升級版的CAFTA提供了思路。
自貿協定的研究工作也是FTA戰略的重要內容。倒是中日貿易再現曙光,從7月份起,中日雙邊貿易的進出口降幅連續3個月逐步收窄,這為推動中日韓自貿區談判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契機。
未來趨勢判斷
短期內,受各種因素影響,比如去年四季度的高基數、圣誕節拉動、OECD國家領先指標上揚趨勢、廣交會的訂單減量等,年內保八的目標雖嚴峻,但還是有希望的。況且一個數字也不能代表什么,中國GDP增速已從雙位數的神壇上下來了,出口增速的滑落也會是一個必然趨勢,但這不會影響中國貿易規模的不斷增大,也不會擾亂中國走向貿易強國的步伐。
國際形勢。美國參眾兩院已就財政債務上限問題達成妥協,歐洲經濟已逐漸從衰退的陰霾中走出,日本自安倍執政以來大刀闊斧地推動 “安倍經濟學”,已初顯成效。所有這些對外需的改善都會是一個助推。
國內形勢。在制度層面上,促外貿的新“國六條”已不再依賴以往的關稅及出口退稅調節,而是通過便利化、減負等軟措施條款來促進外貿。這是我們的政策制定趨于成熟的表現。
因為出口退稅本是增值稅中性原則的要求和體現,它是企業的一項權利,但我們神話了出口退稅,把它視為政府調節進出口量的政策手段,頻繁變動出口退稅率,不僅極易引起貿易摩擦,而且也不利于外貿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在實施層面上,上海自貿區以及其對周邊的帶動效應,也會對外貿的發展帶來積極促進作用。
因此,長期來看,我國的外貿會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