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形資產的財務處理:價值界定易泡沫化
無形資產財務處理,看似是一個“小事”,好象只是觸及到一個點,實際上,這真是一個事關全局的大事。蕭梟認為,現在探討無形資產財務處理,首先還是要對國家現有的相關政策進行全面的研判。與目前狀態不相適應的有些政策,我們要提出建議來影響政策的優化。
首都經貿易大學公司理財學博士李興偉認為,對于無形資產的深入探討有著很強的現實指導意義,但必須跳出財務范疇來看待無形資產及其賬務處理方式,特別是要分析現實產業發展中的具體商業模式。
李興偉認為,關于文化產業發展的版權無形資產賬務處理,我們可以借鑒臺灣工業技術研究院的一個財務管理模式—“把住兩頭,規范中間”。即一頭是無形資產入口,我們需要一個細分的會計科目組合,使得版權開發或購置的相關研發支出能夠得到財稅相關部門的認可,實現無形資產入賬現實可操作;另一頭無形資產轉讓的出口,怎么出來?這就涉及到市場認可的無形資產價值評估問題;而規范中間,主要是指財稅部門及其他相關管理監督方實現對無形資產入賬、內部賬務流轉及對外交易等過程的規范化管理。
關于無形資產理論探討對公司會計實務的現實意義問題,北京國家會計學院副教授姜軍認為,無形資產處理需要多方的協同,以解決“制度模糊”問題。
姜軍建議,第一個是稅法和會計準則的協同。作為文化創意產業,恐怕會計準則和稅務稅法之間要有一個協同,存在互相認可的需要。例如,于長春教授談到:“到目前為止,稅法是不認可會計上的各種資產減值準備的。”
第二、操作層面的協調,券商發行人,CPA、CPV,可能還有律師,這一塊的中介機構和發行主體,可能需要就具體企業的具體產品和商務模式,討論具體的適合的稅務,或者是會計處理方式,例如對無形資產的折舊、攤銷方法。CPA只有先有一個可靠的商務模型,才能根據商務模型提出具體的會計處理方式,包括此類資產入帳,是不是也是需要入存貨,能不能體現無形資產,或者說,研發費用資本化這一類的東西。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