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維權、隱私、繳稅怎么處理?
即使是云家政這樣的大平臺上的“技能外掛者”,資質究竟靠不靠譜,也是享受“技能外掛”服務的用戶最關心的問題。業內人士提出,在社會誠信體系尚不完善的情況下,陌生人之間的信任關系顯得尤為脆弱。簡單地把家政服務員的信息羅列到網上,是不能夠解決雇傭雙方的信任屏障的,尤其對居家保姆這樣的特殊職業,雇傭雙方更是一個相互選擇的過程。熟人醫療APP“青蘋果健康”創始人徐嘉子說,要使用他們的平臺,有一套嚴格的審核流程。“在線注冊的醫生要提供一系列身份和醫師資質的憑證,更要上傳手持身份證的頭像,并通過后臺工作人員的逐一審核。”
“在行”平臺對“行家”也有一定的資質要求,除了有分享精神和溝通技巧外,還需要在自己所擅長的領域里有一定時間的積累,譬如5到10年,并有一定的社會知名度。
魏武揮指出,接入O2O平臺的服務提供雙方個人資質由誰來審核,不僅關系到服務質量,更關系到安全隱患等問題,他認為,平臺提供商應該承擔更多的責任。“比如,是否能做平臺使用者的背景調查,包括有無犯罪記錄等。又比如可以和一些征信機構合作,來考察是否‘良民’。”
請人上門燒飯,卻因為食品安全問題吃壞了肚子;預訂了順風車,卻遇上了態度惡劣、遲遲未出現的車主……“技能外掛”時代,人們的生活變得更便捷了,但消費糾紛也時有發生。和實體商鋪相比,目前的O2O服務出現糾紛,往往消費者會投訴無門,平臺和服務提供者會相互“扯皮”。
但是,魏武揮對此并不認同。“就拿五星評價體系來說,它并不能精準反映出服務到底是好還是不好。一來絕大多數人即使遭遇了不佳的服務,也會因為‘省事’而給出好評;二來,一星的差評究竟原因是什么也很難得知。”魏武揮覺得,當服務提供損害了需求方利益時,應該由平臺來負責。“雖然服務提供者是個人,但公眾提需求的時候大多是沖著平臺去的。每個平臺其實對服務提供者的數據,其實都是有據可查,也有能力替需求方維權的。”
一對一的交流能更加針對性地解決問題,但基于經驗的交流分享并非是一種標準化服務。曾進坦言,拿“在行”舉例,“行家”是否真正在行是很難判斷的,他們沒法確保行家的談話內容,也無法在談話中途進行約束。“這時候需要一份服務指南來引導。”在“在行”官網的“行家幫助”指南里,對行家的行為規范進行了詳盡的解答,如時間的限制、話題的限定等,甚至還規定了在咖啡館約見由誰買單。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