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欠薪,律師教你如何維權?
盡管各級勞動保障部門、工會組織多年來在不斷加大執法和服務工作力度,但是每年進入年尾時節,由于各種原因導致拖欠農民工工資的事件頻繁發生。那么,面對欠薪,如何理性對待問題,選擇正確的方法措施,做到依法有效維護自身的權益呢?律師這樣告訴你。
反映問題要有理有據
“很多農民工在求助時,反映的討薪數據常常得不到老板的完全認可,事實上也是他們自己估計的。比如,大概欠了我三千多塊錢,估計有五千元沒有給我。”經常代理農民工勞動保障維權案件的律師劉先軍說:“只要雙方愿意,算賬不是什么難事。一旦雙方因此發生爭議,就會使事情的協調處理變得麻煩,甚至需要走申請仲裁或民事起訴的路徑才能解決這個問題。當遭遇欠薪不可避免的發生后,作為處于弱勢的農民工朋友,首先要做到對于被拖欠工資數據的清楚掌握。討薪求助時最好有欠條或者工資結算單這樣得力的證據。否則就會給討薪增加了不必要的環節甚至會導致‘節外生技’。”
劉先軍還特別提醒,在向有關部門反映問題時應該提供有效勞動合同或勞務合同,以及工地出入證、打卡證明、工作質量檢驗單、驗收單、工友的證明、同事證言等能夠充分證明被欠薪的依據,促進問題順利解決。
討薪方法要有禮有序“他們找有關部門反映問題時,為了要工錢,還添鹽加醋說我是無良老板,是黑心包工頭”。一位名叫潘明同的建筑公司老板坦言曾經歷的一次拖欠農民工工資事件說,“欠債還錢是天經地義的事,有時候我們也是因為被甲方所拖欠,本來正在算賬和想辦法解決,他們就著急,到處告狀,還信口胡說,讓人生氣都是小事,導致工作很被動。如果我故意拖著不解決,你再告狀也不遲。”
站在公司老板的角度,潘明同提醒廣大農民工朋友,當遇到欠薪時,首先要按照企業的管理程序,在企業內部逐級反映,盡力通過溝通解決問題,以避免因為自己的越級反映問題行為給管理人員或企業帶來負面影響,并因此影響問題的解決。其次,反映請求解決問題時要心態平和,忠于事實,不能抱怨甚至罵罵咧咧,更不能有攻擊對方的不文明言辭,甚至采取極端的方式討薪。
針對討薪方法,劉先軍律師指出,如果個人與企業協商不成,還可以請求企業的工會組織出面溝通協商解決;如果還不能順利解決,再向勞動保障監察或勞動仲裁部門反映。按照這樣的程序和方法,做到有禮有節,即使與企業主對薄公堂,無論讓誰都會認為是為了真誠解決問題,而非無端鬧事。
依法維權要有力有道
在協商、投訴兩種途徑均走不通的情況下,農民工朋友要堅信法律的力量,勇敢地選擇仲裁或訴訟路徑,進行依法討薪。如果選擇仲裁或訴訟維權,他提醒要越早越好。如果家庭生活和經濟困難,在感到自身無能為力時,要及早尋找當地司法或工會部門的援助中心反映情況,申請法律援助。
根據最高院有關司法解釋:“勞動者以用人單位的工資欠條為證據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訴訟請求不涉及勞動關系其他爭議的,視為拖欠勞動報酬爭議,按照普通民事糾紛受理。”劉先軍律師說,訴訟時效為二年且可以不經過仲裁。對于手頭有欠條的這種情況,先盡量找到欠條簽發人進行協商,如果一直找不到欠條簽發人或其拒不還款,可以民事糾紛直接起訴,也可對工作單位提起勞動仲裁。對于無欠條的情況,要主動向企業或相關負責人索要欠條,或收集相關證據,先行解決訴訟或仲裁時效問題,然后再運用法律手段解決。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