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勇:紡機緊跟紡織調整步伐加快發展
“紡織工業調整振興規劃出臺后,大家都注意到在‘振興’之前加上了‘調整’兩字,我認為這更加符合當前我國紡織及紡機行業的發展現狀。”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中國紡織機械器材工業協會理事長高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首先對規劃的理解做了如上解釋。
高勇說,紡織是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最早的行業。2008年上半年紡織行業就感覺到了一些影響,從9月份開始全行業市場銷售一路下滑。但從全年來看,與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等行業相比,紡織行業卻是受影響程度最小的行業。這說明紡織行業現在已經處于完全、充分的市場經濟狀態,自我調節能力明顯大于其他行業。另外,紡織行業經過10年的高速增長,也到了該調整的時候了,金融危機只是進一步加速了其調整的步伐。所以,從這個角度上講,對紡織行業,包括紡機行業,調整的意義要大于振興,是在調整的基礎上振興。
紡機緊跟紡織調整步伐
高勇說,紡機是紡織的上游產業,紡機行業經濟運行好壞完全取決于紡織行業的需求情況。因此,規劃中凡是支持紡織行業技術改造和發展的措施,都將有力地拉動對紡機產品的需求。
規劃指出,要在新增中央投資中設立專項,重點支持紡紗織造、印染、化纖等行業技術進步,推進高新技術纖維產業化。高勇說,毫無疑問,這些領域的紡機產品將隨之獲得巨大的發展機遇,包括規劃中提到的促進產業用紡織品應用。相應地,產業用紡織品設備也將成為紡機行業新的經濟增長點。
高勇說,規劃中鼓勵紡織行業把勞動密集加工環節向棉花等原料資源豐富的中西部地區轉移,也會進一步帶動對紡機設備的需求。同時他也指出,向中西部轉移決不是低水平技術和設備的轉移。近幾年率先在西部投資的幾個紡織項目,如山東如意紡織集團投資的萬州棉紡項目、雅戈爾集團投資的新疆棉紡項目,上的都是先進的緊密紡生產線。
規劃還提出要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制定和完善準入條件。高勇說,淘汰落后產能,就會加快設備更新的速度,從而可以直接拉動紡機設備的銷售,同時也給紡機企業發出一條信息:不符合準入條件的紡機產品將從此被市場淘汰。
產業用紡織品設備是重點
針對規劃中紡織行業的發展方向,紡機行業將重點扶持哪幾類設備呢?
高勇介紹說,紡機行業將在10個成套項目的基礎上,重點發展適紡性強、節能、降耗、機電一體模塊化結構設計的棉紡機械,集聚紡、轉杯紡和絡并捻新設備,機電一體化的高速劍桿織機系列、智能型噴氣織機系列,智能化針織圓緯機、電腦橫機、高性能經編機,具有差別化功能的化纖成套設備,以及具有智能化的在線檢測與控制能力的高質、高效、環保的印染成套設備。
此外,紡機行業支持的重點將是產業用紡織品設備。國家4萬億元投資計劃催生的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將極大地帶動產業用紡織品的巨大需求。紡織行業今后兩年內要把產業用紡織品纖維加工量由16%提高到18%。這就要求紡機行業必須要加快產業用紡織品設備的開發力度。其中包括開發非織造成套設備、專用織造成套設備、產業用紡織品后整理設備,重點發展特種和高性能化纖專用設備、寬重無梭織機、特種工業用織布機、圓型織機、縫編機、雙軸向經編機、多軸向經編機,以及雙組分復合紡粘設備,薄型丙綸、滌綸熱軋紡粘柔性生產線,高速寬幅多頭紡熔復合生產線,高速、線壓力一致的熱軋機,高效針刺設備等,使產業用紡織機械產品市場份額占全部紡織機械產品市場份額的30%以上,形成紡機行業新的經濟增長點。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規劃中提到要提高紡織裝備自主化水平。高勇說,目前,中國紡機行業最大的問題依然是自主創新能力弱。我們只是在最近這幾年才陸續有一些自主設計或自主改進的紡機設備面市,而品牌的概念在紡機行業至今尚未提到一個重要的地位。如果說紡機作為生產資料而不是消費資料,品牌的作用還不是至關重要的話,那么自主創新能力弱,卻是非常致命的。
高勇說,金融危機爆發后受影響最大的就是那些缺乏自主創新能力的企業,這些企業往往是別人做什么,他跟著做什么。那些擁有先進技術、自主創新能力強的企業,抵御風險的能力則相對強得多。像邵陽二紡機,憑借自主研發的高效節能高溫高壓氣流染色機去年就贏得了不少訂單。類似這樣的企業還有不少。所以,以前不注重新產品開發的企業今后要想生存,就必須要想辦法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放棄大批量、單一品種的生產模式,走小批量、多品種的發展之路。
用好政策加快發展
“裝備制造業調整振興規劃的主要內容非常有針對性,提升基礎零部件技術水平,建立使用國產首臺(套)裝備風險補償機制以及對部分確有必要進口的關鍵部件及原材料免征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等,都是過去企業一直在建議的,這次都得到了高度重視。”高勇說,裝備制造業調整振興規劃中的這些內容對紡機行業的發展都有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
高勇說,把基礎零部件首次提高到戰略的角度,這對包括紡機在內的機械制造業來說是一個極大的利好消息。一直以來,我國的基礎零部件都是制約紡機行業發展的瓶頸,一些核心零部件不得不依賴進口,使得整機的很大一部分利潤被進口零部件吞噬,國產設備也因此而失去競爭優勢,從而使某些關鍵設備難以形成產業化。正是基于這種現狀,從2008年起國家決定對自動絡筒機和噴氣織機的關鍵零部件先行一步,免征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下一步對于紡機行業來講,重點是提高關鍵零部件和器材的自主化水平。
高勇說,首臺(套)裝備風險補償機制的建立,將直接提高客戶對國產設備的采購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國產設備的創新和發展。同時,有了這層保護,類似化纖成套設備等價格比較高的產品就會有更多企業愿意嘗試。
高勇說,支持裝備制造骨干企業進行聯合重組,對行業未來的發展是非常有益的。最近幾年,紡機企業、數控機床企業不但有國內骨干企業之間的聯合重組,也有國內企業兼并國外企業的先例,這是一個國家裝備制造業提升的重要標志之一。事實上,我們收購國外企業,也同時吸收了其先進的技術及管理理念。隨著相關鼓勵政策的出臺,今后幾年國內骨干企業之間、國內與國外企業之間的聯合會越來越多。
高勇說,紡織工業和裝備制造業調整振興規劃的出臺,讓既是紡織上游產業,又屬于機械制造業的紡機行業雙重受益。紡機行業一定要瞄準紡織行業調整的方向,充分利用好各項鼓勵政策,加快紡機產品結構調整的步伐,力爭在產品的技術創新、可靠性方面都有一個新的突破。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