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藝行業:以次充好賺黑錢 500家店無“行規”可循
1米布能拉長30厘米
近日,市民周女士到市北工商分局泰山路工商所投訴,說自己在一家布藝店買回一套窗簾,洗了之后窗簾竟然比原來縮短了近20厘米。
投訴統計顯示,“窗簾縮水”是最常見的質量問題。工商執法人員特別找專家進行了鑒定,結果顯示,大部分出現縮水的窗簾布料明顯被做了“手腳”。
“有的商家為了省布料多賺錢,就暗自用高溫技術將布料人為拉長,一些化纖材料的窗簾1米布最多可以拉長30厘米。”市北工商分局執法人員介紹說,經過拉長的布料表面看不出來,一洗就會縮回去,但大部分市民都習慣拿回家接著就掛上,掛臟了再洗時,已經過了時間,商家不承認也就不好維權了。
漫天要價利潤驚人
據了解,窗簾在家庭裝修中成了一個必要的項目,做窗簾的布藝店也越來越多,但工商部門調查發現,商家的要價則懸殊驚人。
大名路、威海路、長春路、書院路等一些路段集中了大量的布藝店,13日,記者跟隨工商執法人員走訪發現,布藝店對窗簾的收費并沒有統一的標準定價,全憑商家一張嘴隨口叫價。在長春路上的幾家距離不遠的店內,同一款韓國進口的麻絲布料,最高售價要168元/米,最低的要價只有80元/米,差了整整一倍,中間還有128元、118元、90元等幾個參差不齊的價位。
對此,商家都稱“進貨渠道”不同,但究竟各自是何進貨渠道,并沒有詳細的公示。此外,工商部門還調查得知,一些店內特有的種類和花色布料的定價更為混亂,店主常常看人要價。
以次充好賺黑錢
布藝面料品種繁多,常見的有天然麻、棉制品和化纖產品,價格從每米30元到300元不等,對于如此專業的分類,絕大多數市民并不了解,商家便以次充好賺黑錢。
市民呂女士在威海路一家布藝店花了2700元用韓國布料訂做了一套窗簾,可到了長春路另外一家店一問,同樣面料同樣尺寸竟然1800元就可以定做。市北工商分局調查透露,真正從韓國進口的面料進價至少要100元一米,市場上大多數號稱“韓國進口面料”實際都是國內廠家仿造的,其進價頂多也就是幾十元左右。
還有個別商家將仿造化纖產品當作麻制品出賣,價格相差幾十倍。
500家店無“行規”可循
“布藝行業投訴多,糾紛集中,但是調解屢陷困境,主要就是沒有相關的行業標準,找不到處理的法規依據。”市北工商分局執法人員牛紹輝告訴記者,青島目前大大小小的布藝店共有505家,已經成為一個特殊行業,卻沒有一個相關行業標準,而工商部門的日常監管只是針對其經營行為,“當前這個行業無序競爭比較嚴重,經常是一家新店年初開業,不到年底就轉讓了,糾紛和投訴很難解決。”
對此,工商部門表示,島城布藝店日益增多,再加上布藝逐漸成為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行業,應盡快出臺相關行業標準,對經營者的服務、價格和行為進行規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