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低薪制勝 欲與中國一爭制造業天下
隨著生產商在全世界范圍內四處尋找成本更低廉的產地,中國不斷上升的勞動力成本對其他發展中國家來說是一種機會。
但中國的薪資上漲已經波及到這些新領地中的一部分,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柬埔寨、孟加拉等國最近的勞資糾紛。
這一切意味著,這些市場需要做的將不僅是同中國展開薪資競爭。它們將需要升級基本的基礎設施和經濟中的其他方面,才能夠成為中國以外的可行替代選擇。
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最近對歐美大公司展開的調查發現,只有約五分之一的公司說把采購來源地從中國換為其他國家將是容易辦到的。這是因為中國有著扎實的供應商網絡和貨運基礎設施。約90%的公司說,如果要從中國搬遷到其他國家,成本將會非常高昂。
雖然如此,經濟學家相信,隨著中國的成本越來越高,投資將不可避免地流向其他地區,從而加快這些地區改善供應鏈和基礎設施的工作。
匯豐銀行(HSBC)駐香港高級亞洲經濟學家范力民(Frederic Neumann)說,15年來,隨著投資者為了廉價勞動力而涌入中國,中國差不多是把所有國家都擠在了一邊,而現在,隨著中國向價值鏈上游轉移,其他國家又有機會趁勢進入價值鏈的較低端。
一個重要例子是東南亞。這個地區人口接近6億,一度是世界投資熱門,直到它在中國面前黯然失色。去年越南工廠工人的平均月薪約為136美元,印度尼西亞約為129美元,遠低于中國413美元的平均月薪。
但東南亞也有著巨大的障礙,其中包括司法系統欠發達和腐敗問題。而隨著當地工人對中國的漲薪有了更多了解、向廠方施壓要求加薪,那么成本的螺旋上升可能會比預料的更嚴重。
香港貿易公司利豐有限公司(Li & Fung Ltd.)總裁樂裕民(Bruce Rockowitz)最近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說,如果說不是所有國家,至少也是多數國家都從中國獲取定價指引。盡管如此,利豐公司通過向印尼、越南等地轉移業務,還是得以化解了部分成本上升壓力。
東南亞好幾個國家,包括柬埔寨、越南和印尼,雖然工資比中國低得多,但它們都存在基礎設施不足的問題,無法支撐起規模比原來大得多的制造產業。
此外,任何一個單獨的東南亞國家都不具備吸收從中國流入的大規模工作機會的實力。
東南亞各國領導人正在積極推進合作計劃,希望到2015年可以將各自國家零散的資源整合起來,形成一個統一的市場和生產平臺。如果該計劃得以完全實現,那么該地區熟練工人在各國間流動的限制性就會更少,關稅程序也會有所簡化。
不僅如此,東南亞各國在公路與鐵路投資方面也取得進展。得益于亞洲開發銀行(ADB)及其它機構的共同資助,該地區已建成三大跨國貿易走廊,改善了連接柬埔寨、泰國、越南和老撾的多條高速公路。
東南亞很多公司也為實現企業間的合作目標而努力。有十多個東南亞服裝供應商近期達成協議,期望建立柬埔寨等成衣加工公司與泰國或其它鄰國原料供應商的合作,從而進一步整合其服裝供應鏈。事實上,這些公司是達成了合作生產商品的協議,以期提供類似中國服裝供應商提供的制衣“一條龍”服務,即在同一地區實現采購紗線、布料、紐扣和縫紉等各個環節。
柬埔寨制衣廠商會(Garment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 in Cambodia)主席文舒揚(Van Sou Ieng)說,東南亞地區的遠景目標是要實現“一國多省”的運作模式,而不是一個地區十個國家分而治之。他表示,各國盡管差異很大,但我們必須從中國手中爭奪更多業務。{page_break}
該商會成員之一的馬來西亞PCCS Group在中國和柬埔寨都有業務。該公司總經理助理Yik Thong Choon說,他們在中國有兩個工廠,過去6個月,廠里工人工資飆升了50%左右,由于勞動力稀缺,兩個廠子啟用的產能現還不足一半。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該公司在柬埔寨的工廠應征者人數超過其實際需要。這一勞動力供大于求的局面慢慢會得到改變,不過即使日后出現用人緊張的壓力,應該也可得到緩解,因為該公司最近正在推動建立與一家泰國布料生產商的合作,以期聯手為香港服裝零售商業務提供支持,這樣就使得該公司有機會利用更大的地區級勞動力市場來完成服裝成品。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