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羊絨產業的十年的艱辛路程
寧夏羊絨業通過兼并收購老牌企業等方式迅速發展,逐漸增強了行業話語權,走出了一條自主創業的道路。
回首寧夏羊絨產業10年發展道路,既有寶貴經驗值得吸取,也能看到其發展中的問題,特別是深加工規模小、工藝技術落后、品牌建設滯后和產業鏈較短。對此,專家指出,只有繼續向“國際化、服裝化、高端化”目標邁進,才能鞏固陣地、不斷進取。
并購上游企業
10年前,寧夏羊絨產業還是小作坊生產,絕大部分企業規模比較小,初加工企業多、精深加工企業少,主要為國外企業提供分梳羊絨原料。那時,位于寧夏武靈市的中銀絨業就是寧夏眾多小公司中的一個。可是經過10年發展,它已經成為國際市場最大的精品無毛絨、羊絨條供應商,出口量全國第一,同時形成了150萬件羊絨衫的生產能力。2009年中銀絨業半價收購了英國百年老店鄧肯紗廠,完成了下游企業對上游企業的并購,獲得了世界一流的技術、品牌和高端客戶,成為中國紡織企業海外并購的范例。
中銀絨業只是近些年來寧夏羊絨產業突飛猛進的一個縮影。這些年羊絨產業的發展,充分體現了寧夏羊絨從小作坊到大公司的快速提升。
掌握原絨話語權
據寧夏輕紡工業局局長龍飛介紹,目前,寧夏已成為我國重要的羊絨聚散地和加工基地,逐步在原絨方面掌握了一些定價權。寧夏有人數近萬、能吃苦、善經商的回族羊絨原料收購隊伍,他們利用寧夏的地域優勢,輻射國內13個省區和周邊9個國家,年購銷羊絨原料10000余噸。這一數量占我國羊絨產量的70%以上,占世界羊絨產量的60%左右。全區現有羊絨生產企業90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40家;全區年產分梳山羊絨6000多噸,羊絨條500噸,羊絨紗600噸,羊絨衫400萬件。
寧夏羊絨業在原絨收購領域站穩腳跟后,產業集群效應逐步凸現。2002年,寧夏決定建立靈武市羊絨工業園區和同心縣羊絨工業園區。其中,同心縣羊絨工業園以羊絨原料集散和初加工業為主。靈武市羊絨工業園區則集羊絨分梳、制條、紡紗、織衫、制呢、貿易為一體,形成了上下游產業配套的產業鏈,成為目前在全國同行業中最具影響力的羊絨產業集群。
注重品牌建設
在寧夏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羊絨骨干企業快速發展,實力增強。靈武市羊絨工業園區管委會主任周振勇說,以中銀絨業集團、嘉源絨業集團、榮昌絨業集團、馬斯特集團、德海(寧夏)集團、圣雪絨集團及生海絨業等為代表的羊絨骨干企業,已成為寧夏羊絨產業的頂梁柱。{page_break}
另外,寧夏還制定《寧夏分梳山羊絨》地方標準,使羊絨產業的行業規范大大增強。2004年,寧夏輕紡工業局會同質量技術監督局等單位,組織專家研究制定《寧夏分梳山羊絨》地方標準,并于今年5月全面執行。依此標準生產高品質的寧夏分梳山羊絨將不斷滿足國內外高檔羊絨制品生產企業的需求,統一羊絨生產加工中分梳山羊絨的執行標準。《寧夏分梳山羊絨》地方標準實施后,寧夏羊絨企業將通過更嚴格的標準加工高品質羊絨拴住中外客商。
寧夏大型羊絨企業更加注重產品質量、大力實施品牌建設。靈武市市長陳淑惠說,寧夏羊絨加工企業在羊絨原料收購、產品生產工藝和技術方面嚴格把關,羊絨及其制品產品質量穩步提高,滿足了國內外客戶的需求,確立了“寧夏精品羊絨”的地位。目前寧夏羊絨有“圣雪絨”中國名牌產品,“絨典”和“帕雪蘭”寧夏名牌產品。另外,寧夏大力培育“菲洛索菲”“靈州雪”“千堆雪”“西夏羊絨”等品牌,提升企業的實力和競爭力。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