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冬裝舊款翻新 “改頭換面”身價“倍增”
消費者抱怨,為什么很多冬衣舊款翻新,就號稱新款上市提價呢?
舊款翻新成新款
劉小姐去年看中某品牌的紅色牛角扣大衣,當時售價是1280元,她覺得有點貴沒買。上周末,她發現該品牌今年推了同款大衣,除顏色不同外,面料款式連荷包都一樣,但售價卻漲到1580元。營業員告訴她,“這是新款,今年更收腰了。”
今年因原材料上漲,女式冬裝平均上漲20%,但很多新上冬衣確實和去年“長得很像”。某品牌營業員稱,冬裝就那幾個樣子,每年就是布料、長短的變化。
有網友直言“舊款換了下左袖標的圖案就說是新款了。”“去年和今年差不多,不仔細看看不出來,有時候多個口袋,有時候換個不一樣的拉鏈。”
款式保守歸咎“潛規則”
“這是潛規則,每年都存在這種情況,這與整個產業環境有關。”有業內人士坦言,武漢接觸新事物比上海、杭州要晚,特別是初冬裝前期開發中,面料、輔料等資訊不全,很多廠家會選擇“保守”作戰,延續去年賣得好的款式,稍作改良再以新款名義上市,這樣多少能賣一些,不可能完全賣不動。而如果嘗試全新的款式,若搞錯方向可能全軍覆沒,血本無歸,創新與風險同在。
該人士說,冬裝投入比夏秋款大,以羊絨為例,成本翻五倍,加上今年因為棉花、人工等費用上漲,冬裝成本上漲10%—20%,企業風險更大,所以他們傾向這樣保守戰術,這也是冬款為何沒有春秋款式多樣的原因。但中后期隨著冬裝大量上市,會及時融入新元素,推全新款。
都是成本上漲惹的禍
有服裝廠家表示,冬裝開發需要一定費用,以服裝總成本來算,除面料成本占15%外,設計投入、市場推廣占成本的30%,很多廠家對新款很謹慎,尤其是冬款剛上市,市場流行趨勢不明確,廠家會求穩。
款式越保守,消費者和代理商越不滿意,但廠家沒辦法。業內人士表示,保守戰術,意味著款式同質化嚴重,價格戰打得越厲害。
“這是對自己利益的損害,很多VIP客戶對每年款式都很熟悉,無疑是欺騙消費者。”有廠家坦言,這種舊款翻新的做法對品牌損傷很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