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眾多政策扶持服裝行業發展
2%的比重之小,是學過分數的小學生都明白的事情,而2%的2%就更顯得微乎其微了。可是這個微乎其微的比重卻正是新疆業在行業產值中的尷尬成績。
11月15日,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工業行業工業管理辦公室(自治區行辦)召開的自治區(服飾)行業座談會上,來自全區各地的本土生產企業代表就如何打破這一尷尬局面展開了討論。自治區政協副主席、自治區經信委主任王永明在會上表示,在“十二五”期間新疆將通過減稅、劃撥專項資金、建產業園區等一系列措施扶持業的發展,培養一批有規模的龍頭企業,做優做強業。
據了解,從上世紀70年代末期的改革開放至今的30余年里,新疆行業取得較快發展。截至2009年底,新疆企業共計109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5家。實現工業總產值3.07億元,其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1.5億元,工業增加值為0.6億元,實現利潤862萬元,利稅總額1171萬元。2009年全疆企業生產各類1589.7萬件,其中梭織1046.3萬件。今年1-9月全疆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1.34億元,0.53億元,實現利潤300萬元,規模以上企業生產各類493萬件,同比增長11.9%。企業類型主要有團購訂單加工型、商品市場營銷型和外貿出口等三種形式,主要產品有:職業裝、民族、西裝、襯衫、休閑裝、內衣、羊毛衫等。
這些數據,與新疆既往歷史相比,有所發展,但是在全國同行業中卻是少得可憐,幾乎忽略不計。尤其是與中西部地區行業快速發展的新形勢相比,新疆業當前正在遭遇著缺少產業集群、專業人才與熟練勞動力資源短缺、缺少本土自主品牌優勢,以及稅收政策對企業的發展存在制約的瓶頸。
王永明表示,自治區人民政府已經下發了《關于加快自治區業發展有關財稅政策的通知》,對新疆的企業(含)給予稅收以及資金扶持等多方面的扶持政策,并建立工業園區。同時,新疆業還擁有產業轉移、原料、地緣、人文、勞動力等多種優勢,同時還具有產業、品牌基礎,新疆部分企業已經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并在中亞市場打響了品牌。
在“十二五”期間,新疆將培養一批有規模的龍頭企業,做優做強業,要培養3-5個產值上10億元的龍頭企業、1個產值上30億元的領軍型企業。企業要以龍頭企業為主導,以產業鏈為基礎,原材料和產品銷售企業及半成品生產加工企業、大量中小企業為其配套的協同分工協作體系,形成一個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產業集群。新疆企業應找準優勢和產品科學定位,有針對性地扶持、發展相關配套企業,形成良好的產業集群,使新疆更快形成國際化的產業加工區。
近年來,新疆對中亞市場的出口連年攀升,占全年新疆口岸出口總值的44.5%,是推動新疆口岸出口快速增長的主力軍。無疑,已經成為新疆出口的第一大宗產品,但在出口的中,內地產經新疆出口的占到大多數,新疆產品不足10%。隨著國家產業結構的調整、新疆經濟增長模式的轉變,新疆產業正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要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培育壯大出口優勢產業和外向型龍頭企業,加快建設特色等出口加工基地,發展面向中亞、西亞和南亞的外向型產業。借助“中國一亞歐博覽會”平臺,擴大新疆地產品向西出口。提倡在周邊國家舉辦產品推介及企業展示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