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價短短半月之間就坐了“過山車”
剛剛暴漲的棉價,從上月中旬開始急劇下跌,3個星期跌了三成。現在,炒棉游資紛紛拋售、大嘆苦經,但紡織企業還是不敢多收原料,棉農則擔心棉價還會進一步下跌。
中儲棉江蘇辦事處主任胡亞中告訴記者,棉花價格的確大跌,期貨市場從最高3.38萬元/噸跌到目前的2.6萬元/噸,江蘇企業對本省棉農的收購價則從最高一斤6.3元跌到5元。棉花突然跌價,主要原因在于國家宏觀調控發力,一是收緊銀根控制收購棉花貸款;二是提高證交所交易手續費,將過去當天交易可以減半收取手續費的優惠政策取消;三是國家在棉花供應量上的投放增多。
不少游資想趁著前階段棉價上漲大撈一筆而大量囤棉花,但誰都沒有想到,棉價短短半月之間就坐了“過山車”。江陰璜土鎮小湖村黃市陳姓兄弟最近是有苦說不出,他們11月初特意去新疆收了500多噸的原棉,現在就算是賠錢都沒人愿意接手。原本盤算可以賺個二三十萬,現在至少賠了一二百萬。
黃市是蘇南紡織回絲、漿紗的最大集散地,高峰時每天有近百噸白漿紗、藍漿紗、回絲從這里流轉。村民徐志煥告訴記者,做了20多年,還沒有遇到過如此暴漲暴跌。全棉回絲收購價格半月前最高時漲到了每噸1.5萬元,最高出售價是1.7萬元,化纖布邊收購價也漲到了每噸1.5萬元,但現在都跌到了1萬元。他最近不得不以8000元的價格忍痛出售了一批化纖布邊。
針對游資拋貨,一位棉花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最高炒到3萬多元的歷史最高點,游資已經賺得滿嘴流油了,所以就出手拋貨了。國家在11月8日到10日連發7道金牌,提醒投資者謹慎交易投資,有關部門還特意約談了一些期貨大戶,引導他們幫助穩定棉花價格。”
常州盛鵬紡織公司任經理告訴記者,即使降價他們也不敢多拿原料,每次只拿個5噸10噸。“估計明年也不會回到去年的最低水平,棉賤傷農,棉貴了傷企業,我們希望有一個穩定的棉價。”淮安華夏毛巾公司銷售部王經理也說,今年棉價漲漲跌跌,公司隨進隨用,現在不敢留一點棉花庫存,怕虧。
“棉花過山車一樣的價格,讓企業不知道怎么應對。”大豐一家棉業公司負責人說,最頭疼的就是收棉,由于農民邊拾邊賣不晾曬,他們收到的棉花水分高,收100斤籽棉企業要貼10元。棉花雖然跌價,但棉衣價格依然保持高位。新街口華新商場一家服裝店,店里的棉衣價格不菲,基本上比去年要貴100到200元。老板告訴記者,他從網上看到了棉價下降的情況,但最近從廣州廠家的進貨價格沒有變,所以他也不會降價。江蘇飛達外貿公司公關部一位負責人說,不少服裝廠家的原料是在棉價上漲時期采購的,因此,短期內冬裝價格不會下降。
多年來沒有動靜的棉價今年終于上抬,剛剛給了農民一點種棉致富信心,但短短半月忽然又“跳水”,讓農民又憂心忡忡。大豐新豐村村民組長程愛明說,上個月棉花收購價漲到了每斤6.7元,但國家調控政策出來以來,又跌回了4.8元,“以后的價格不能低于5元,否則沒人種了。”{page_break}
“棉花不是種在土地上,而是種在老天爺的手掌上。”據對大豐棉農的調查,今年一畝棉花成本為1200元,畝純植棉收益是2200元,遠遠比不上其他一些農副產品。在大豐,一畝大蒜收入8000多元,一畝棚栽韭菜6000多元,就連種最好管理的春玉米一畝也能賣1400元。
前階段我省售棉進度已經超過70%,現在農民面對新價格不愿售棉,而前期一些囤積棉花的大戶、經紀人現在感覺很吃虧。射陽經紀人張成武說,秋季收獲以來他共收了30萬斤籽棉,收購價在每斤5.7元,棉花款付一半欠一半,現在棉花跌價,真是愁死了。
省棉花協會有關人士表示,農民希望政策更多地保護棉花生產,紡織企業也不敢冒險,棉農和企業都希望棉價穩定。“2003年棉市掀起價格狂飆,最高每斤收購價達5元,大小棉企四處融資,拼命抬價搶購,但是3個月后棉價大幅下跌,大批棉企遭遇重創,那年關停并轉的許多棉企有的到現在還沒有復元,這一教訓很深刻。目前,棉花庫存已降到15年來最低,希望國家進一步鼓勵棉農擴種棉花。”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