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老板“搬家”的喜與憂?
當雅戈爾高層在向記者侃侃而談它們的產業轉移成功經驗時,同處一城的斐戈集團老總卻在為幾年前的一個產業轉移決定而懊惱不已。
浙江服裝產業的遷徙是整個服裝產業轉移的縮影。當遷徙成為這個沿海城市的必然時,去利潤洼地尋找“新家”是企業主們共同的選擇,但幾家歡樂幾家愁,成功者的經驗固然可貴,失意者的教訓也能給人深思與啟迪。
人才和整合力很重要
“以前到外面辦廠,是礙于對方招商引資的面子。現在真的要轉移了。”在一次接受記者的群訪時,雅戈爾董事長李如成坦率地表達了他對產業轉移的看法。
和其他進行產業轉移的企業相同的一點是,雅戈爾一直困擾于公司制造成本的持續上升。兩三年前,工人加工資,每次只要加100元,工人還會覺得很受用,但現在,每次要加至少400元;兩三年前,給工人加工資是一年一次,現在是至少要加兩次,年中一次,年底一次,否則根本留不住人。
對于擁有數萬員工和多個規模龐大的制造工廠的雅戈爾來說,勞動力成本顯然不是小數目。因此,在浙江寧波制造成本逐年上升的年份,雅戈爾充當了產業轉移的急先鋒。在雅戈爾的產業轉移歷史上,有兩次不得不提的“大動作”,一是2005年雅戈爾把它的棉紡生產線搬到了新疆喀什;一是把漢麻加工廠搬到西雙版納。對于這兩次轉移的效果,李如成認為“它加強了雅戈爾自身垂直產業鏈的核心競爭力”。
業界對于雅戈爾這兩次搬遷成功分析認為,一個重要因素是它成功解決了人才問題。在西雙版納建立漢麻加工廠時,雅戈爾總部派了優秀的技術和管理人員,剛去的時候對當地的氣候、文化有點不適應,一些人員很短時間內就離開了。雅戈爾決定依靠本地人員的力量,除了對當地的人員培訓外,還送他們到外面去學習。此外,雅戈爾給工人開出的工資也比當地企業工人的工資要高出不少,尤其是其給工人建立了完善的福利制度,吸引了本地不少優秀人才的加盟。通過這些方法,雅戈爾的人才本地化問題逐步得到了解決。
此外,雅戈爾對垂直產業鏈的高度控制和整合能力也是其進行產業轉移成功的重要原因。比如漢麻的種植、加工和纖維處理都在云南,然后運到寧波的紗廠紡紗,設計好面料之后,再運到各地服裝廠進行生產,整個過程都掌握在雅戈爾自己手里,這使得企業運作的速度得以高效化。雅戈爾漢麻產品推向民用市場后,半年時間內有兩家店的銷售額達到688萬元,這個數字讓李如成很滿意。
雅戈爾的原料驅動型轉移,源于其垂直產業鏈的戰略,而這樣的戰略思路,一直以來在業內也頗受爭議,以至于它的“競爭對手”杉杉方面曾半開玩笑地說,雅戈爾還應該養羊,培育獲得優質羊毛。但李如成認為,垂直產業鏈是雅戈爾服裝板塊重要的核心競爭力。
承接地理念不成熟
“如果我還沒有去江西,我肯定不會再過去了。”這是斐戈集團董事長施云在一年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脫口而出的第一句話。他在幾年前滿懷希望地把工廠搬到了江西,冀圖以減輕在寧波日益上漲的成本壓力,但沒想到幾年過去后,江西這個工廠一直沒有給他公司帶來利潤上的進展,甚而拖了真個公司布局的后腿,原本還有個拓展計劃要實施,現在也只能被迫擱淺。據他介紹,他們公司在江西跟銀行打交道時遇到了一些問題,主要是這些地方的銀行在服務理念上跟寧波有差距,讓他們難以適應。
“在寧波,只要企業有實力,符合相關規定,銀行會為它提供各種相關的金融服務,銀行會把企業當合作伙伴,視為雙贏的對象;而我們轉移過去后,從當地銀行很難借到款,它們的姿態太高,把我們當扶持對象,跟沿海的服務理念起碼相差十年。”施云無奈地告訴記者。{page_break}
中西部投資環境不成熟,思想不夠開放,非市場因素影響較大,這是企業反映最為集中的一個問題。
此外,缺乏完整的產業鏈條,中西部地區的服裝產業配套環境與沿海服裝企業云集的城市相比劣勢也十分明顯。施云表示,企業把機械設備從沿海地區運到中西部,成本其實比在沿海地區建廠還要高不少,以重慶為例,很多企業需要的面料都從廣州、福建等地采購過來,物流成本相當大,在客觀上也導致了企業生產效率的低下。而即使江西離寧波相對不是太遠,其生產效率起碼也要低40%,這樣,要實現服裝產品“小批量、多品種、快交貨”難度很大,因此,對于潮流趨勢變化很快的女裝而言,實現產業轉移成功的幾率比較小。而斐戈集團恰巧把品牌的重點放在了女裝身上。
時至今日,施云對于江西這個工廠的前景依然不夠樂觀,是撤退還是繼續堅守?這似乎成了阿姆雷特式的一個拷問。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