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高利潤低 同質化競爭惡化電子商務面臨泡沫之憂
幾個門戶互聯網,如今資本與電子商務(以下簡稱“電商”)火爆異常,她也有心試水,派人仔細論證案子,沒過多久便有了結論,這個聽上去很有“錢景”的事,實則風險巨大,單是關稅,就可能搞到血本無歸。
這個小案例,大致反映出創業者、投資人躍躍欲試的心態。2010年,電商上演了太多故事,公開披露的投融資案42起,其中風投項目35起,總金額5.5億美元,最給力的當屬京東商城,第三輪融資總額遠超過5億美元,羨慕之余也有人解讀為,又有新風投被綁架了。有何隱喻?我們稍后再論。
有錢的京東,開始跑馬圈地,為了做大規模,不惜挑起價格戰,甚至賠錢賺吆喝。借高估值之勢,當當登陸紐交所融資2億美元,CEO李國慶卻痛罵摩根壓低發行價,馬云籌千億元建物流倉儲平臺??如今提起電商,99%的明白人都說,泡沫化很嚴重,馬云、劉強東等大佬更放言,兩年內這個泡泡定會破裂。但還是不斷有人扎進來創業,不斷有資本進入。
“玩家多,錢多,成本高,估值高。”京東商城前首席分析師、總裁助理劉爽對記者說,他離職不久,離職時京東風頭正勁,很多朋友勸他等幾年再走,但他去意已決,唯有創業能誘惑得了他。盡管,他也認同泡沫化嚴重的說法。波士頓咨詢公司董事經理周園也持同樣觀點,她認為,國內有2.5萬家電商,競爭同質化加劇,京東、淘寶商城、當當、卓越等向相同領域擴張,戰略趨同,并且都還沒有盈利。
“電商行業整體水平低下,運營效率和盈利能力低,高水平人才極度稀缺,支持體系不能匹配電商發展速度,譬如物流問題。熱錢多,投資盲目,競爭無序,加速產業環境惡化。”胡桃夾子商城創始人及總裁李墨林提醒:“電商企業需要做好過冬準備,苦練內?功。”
現今,電商大局未定,只要泡沫未破,誰都有機會。拿團購來說,一年內冒出幾百家,與幾年前的視頻網站極其相似,今天的視頻網站,格局基本確定,能夠活下來的就那么幾家,也就幾十分之一。過去即未來,綜合平臺型電商,能活下來的也許只有兩三家,垂直領域也是,每個細分領域,最終能活下來的也就幾家。
假如兩年內泡沫破裂,電商企業如何自處?
要規模不要利潤?
資本是興奮劑,風投大量注資加速了泡沫,拿到錢的電商企業,紛紛開始跑馬圈地,顧不上精耕細作。在B2C領域,要規模,還是要利潤,是兩難的選擇。絕大多數電商企業都選擇擴張,放棄短期利潤,他們也常說,只要我停止擴張,馬上就能盈利。但盈利這事兒,并非他們說的那么簡單。
在最擅長的3C之外,京東觸角伸向各個領域,首先降價20%挑起圖書大戰,當當、亞馬遜等卷入其中,當當以4000萬元促銷回應,同日,京東再推8000萬元促銷。之后,京東又擴大到家電領域,逼得國美和蘇寧欲聯合封殺之,未來進入服裝領域,還將與凡客誠品競爭。凡客誠品CEO陳年認為,京東和當當必有一場生死戰,這是早晚的事。與國美、蘇寧爭地盤,京東有些自不量力。論與供應商的談判能力,京東難與兩巨頭相提并論。記者曾特意比較過,同一款家電產品,國美蘇寧網上商城的價格,比京東更便宜。
一位業內人士私下透露,不少電商企業為了吸引流量、搶占市場份額,證明自己的價格最便宜,不惜虧本來收買消費者。他認為,京東很可能就是個大泡泡。早些時候,京東商城CEO劉強東說過,京東銷售額到40億元即可盈利,現在已過百億元了,京東仍處在虧損狀態,劉繼而又說道,達到500億元規模,京東才是“相對安全”的。言外之意,京東還要不斷投資。
其實,虧損也很好解釋,投資性虧損,建物流倉儲基地,是戰略性的。“不只是京東,搜狐、新浪、網易上市之前,其實都是有財務虧損的。但只要能夠達到你的戰略目的、訴求,那么將來會有無數倍的回報。”劉強東說。電商企業規模越大,現金流、庫存周轉、對供應商談判能力,會達到安全臨界點。
團購興起后,人們看到了電商的另一大好處—短時間內,形成巨大的銷量。據稱,mr.ing在4小時內賣出了7888雙鞋。有時,為巨大銷量而付出的成本也是巨大的;快速形成的龐大銷量,也暴露出配套服務不健全的問題。我們會在后面進行闡述。
李墨林認為,電商這個行業,產業鏈很長,鏈條上各環節配套發展才能健康,木桶效應是這個行業特征的很好寫照,如果某一點很長,那它就是泡沫。知名電商外包企業長興信達的發展思路,是以利潤為先,其創立10多年,從未引入過任何投資,目前年營業額四五億元,長興信達董事長劉磊坦陳,公司規模雖然沒有快速增長,但整體很健康,在電商外包領域,長興的競爭力非常強,更注重內功修煉。
成本高 利潤低
風投大量注資,拉高了電商運營的整體成本,特別是人才和推廣費用不斷上升,抬高了中小電商企業進入的門檻。業內人士稱,與傳統銷售渠道相比,電商并不便宜。酷漫居是一家兒童家具企業,董事長楊濤與記者相熟,這家公司創立時間不長,早期拓展渠道,主要靠加盟和自營專賣店,由于資金不多,發展速度受限。一年多前,楊濤開始關注電商,也動過自建的念頭,但核算下來,這個投入也高得驚人。
本質上,電商每做成一筆訂單,背后都要有流量支持,有流量才有銷量,這和傳統零售客流量是一樣的道理。相比之下,網上流量要比實體店客流量來得更加容易。實體店面靠位置、地段,也就是拿租金換好位置,好位置保證好客流量,電商也一樣,靠大量推廣費用來換取流量—這個成本不比線下的低。區別在于,實體店面積有限,容不下太多人,而網站無限。
過去常說電商零庫存,現在這個庫存絕不比實體店面低,甚至要高。京東掀起圖書價格戰時,據說庫存有20萬冊,但仍有很多書買不到。劉強東解釋稱:這只能說我們最初對書的銷量預期太低,也就是說,實際銷量五倍于我們當初的預期,導致備庫不足。那段時間每天都在瘋狂地備庫。
人力不足、人力成本越來越高,幾乎是所有電商企業的困惑。特別是運營和推廣人才,這類人絕不是大學培養出來的,經驗都是摸爬滾打積累出來的。譬如劉爽,在京東有非常優厚待遇,仍然堅持創業。
電商利潤較低,一般靠規模和量來彌補。數碼家電等標準化的產品,利潤率很低,消費者在網上比價很容易,誰低買誰的。而很難比價的商品,比如衣服、鞋、包等,會保持較高毛利,靠毛利做廣告。
派代網的一位網友算過一筆賬,以某品牌在淘寶推出的一款新鞋為例,4小時內,共賣出5000雙,據他稱,這個龐大銷量,是投入巨額廣告費換來的。當天,該品牌至少在淘寶四個位置做了廣告,首頁焦點圖、首頁一屏banner、三屏banne,還有一個類目搜索側邊欄,粗略算下,廣告費大概20萬元(數額未必完全準確)。
若一雙鞋按99元秒殺價來算,也就50萬銷售額。算下利潤,若保證不虧本,這雙鞋的成本不能高于60元,否則就虧大了,這個算法還不包括物流、倉儲等其他費用。當然,這種廣告投入也提升了品牌影響力,為潛在銷售機會打好基礎。
當年紅極一時的PPG最后因資金鏈斷裂倒閉,主要問題就是巨額廣告費和產品質量,雖然銷量非常大,但卻不可持續。為規模化放棄利潤,戰略上并沒錯,但風險巨大,若能一直有錢投入,就能活得很好,一旦資金鏈斷裂,可能立刻就會倒閉。盡管都認可電商的發展前景,各電商企業都很想上市,但拿出財務報表,估計都不會太好看。
同質化 競爭惡化
在電商的很多細分領域,同質化日益加劇,比如珠寶、家居、團購等等。2010年,幾大平臺型B2C電商企業拉開的價格大戰,是一次集中的爆發。不管京東攪局也好,當當自大也好,或是卓越亞馬遜充當炮灰也好,這場圖書價格大戰對整個行業健康發展有害無益。
有業內人士認為,在電商市場發展前半階段,廠商選擇價格戰,更多的動機是圈地,搶占市場份額,用這種競爭方式尚可理解。但在中后期,廠商應逐步淡化價格戰,轉向注重服務等其他方面的競爭。
風投后續投資持續度,決定B2C行業走向。未來的競爭會全面加劇,缺乏競爭力的企業將被淘汰,如同2010年的千尋和米粒商城。退出的原因都在于資金鏈斷裂、商業模式不清晰、領先廠商的壓迫式競爭,以及外部政策風險影響(實名制、牌照、關稅)等。電商模式對資金的需求較高,對供應鏈管理能力的考驗也很嚴格。
投資熱潮讓很多廠商爭先恐后地投入進來,然而后期的投入是否堅定,以及是否能夠保證對供應鏈系統的控制,將影響電商企業未來的走向。“電商企業應該冷靜面對熱潮,思考并建立可持續競爭優勢, 實現基礎設施、流程和管理的提升,為長期增長和繁榮打好基礎。”周園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