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市場品牌侵權造假亂象多
隨著人們品牌理念的增強,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在購買服裝時開始認牌消費,商標對于服裝而言無疑是其競爭力的核心。對眾多服裝企業而言,品牌的高知名度和美譽度意味著豐厚的營銷利潤。而今,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一些商家在利潤的驅使下對品牌進行了另類投機。
據業內人士介紹,從簡單假冒馳名商標標識到境外注冊空殼公司假冒洋品牌,從網絡售假到將馳名商標作為企業字號異地注冊,從商標搶注到標榜假馳名商標——服裝品牌投機商造假和侵權的手段在時時翻新。日前,中國服裝協會在北京召開了服裝企業維權工作會議。在會議上,企業代表紛紛表示對“傍名牌”侵權行為深惡痛絕,但在很多時候的確防不勝防。
現象一:香港假名牌
與單純假冒知名品牌的商標侵權行為相比,不法經營者通過中介在境外注冊以內地馳名商標作為企業名稱的空殼公司,然后在內地生產銷售產品以達到“傍名牌”非法盈利的目的,相比傳統的單純假冒注冊商標的侵權行為更不易于被人們察覺,也看似合法。
以服裝界知名品牌“紅蜻蜓”為例,自2002年5月第一家以“紅蜻蜓”為字號的空殼公司在中國香港注冊后,一大批冠以“紅蜻蜓”字號的空殼公司相繼出現。這些公司以商標許可、總代理、授權生產等形式,將“紅蜻蜓”標注在產品包裝、店面招牌、廣告牌、銷售票據以及宣傳資料上;更有甚者則將國貨紅蜻蜓變成“意大利紅蜻蜓”、“香港紅蜻蜓”,并突出在包裝或店鋪內使用。
據紅蜻蜓集團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由于香港特別行政區與內地相關法律不同,在香港注冊一家公司很簡單,通過中介公司只需花費幾千元就可以注冊;如果注冊的公司在香港沒有直接業務,則根本不需納稅。而內地一些投機商即是利用此道,投機獲利。
紅蜻蜓集團有限公司最終通過香港特別行政區高等法院撤銷了19家在港注冊的“紅蜻蜓”公司,也得以擺脫數年的“李鬼”之擾。但此個案的成功,并未終結這類“傍名牌”不正當競爭行為。
對此,有關業內人士指出,根據商標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及相關司法解釋,權益人可以向工商部門進行投訴。
現象二:安能辨雌雄
與在港注冊空殼公司不同,部分投機商有意在類似商品上申請注冊與知名品牌標識相類似的商標。相關標識一旦被核準注冊,這些投機商便開始在服裝上突出使用或在營銷廣告中故意宣傳與某知名品牌有關聯,以此使消費者產生混淆和誤認。
以“電鰻”為例,投機商的注冊商標是“電鰻”圖形,卻宣稱“鱷魚專賣”。2009年前后,市場上有叫作“克勞克達鱷魚”的專賣店,其利用“鱷魚”中文文字以及與鱷魚系列注冊商標相近似的“電鰻”商標大肆宣傳,并長期利用一至三折的低折扣以及“鱷魚清倉”、“換季清貨”等方式吸引消費者。
最終,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海淀分局對轄區內的4家涉嫌侵犯“鱷魚”注冊商標專用權的“電鰻”店鋪進行了查封。同時,“鱷魚”商標權益人也向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提出撤銷“電鰻”商標的申請。
業內人士指出,此類“傍名牌”、“搭便車”的主觀意圖顯而易見,其侵權行為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同時也損害了商標權利人及普通消費者的合法利益。{page_break}
現象三:售假也上網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相關服務的推廣,網購的便利和快捷越來越多地得到相關消費者的認同和追捧,隨之而來的“網上售假”等問題也引起業內人士的關注。
2010年12月,有信息稱,廣州市芳奈爾服飾有限公司欲將淘寶商城推上被告席,原因是該商城有眾多家淘寶網店銷售的“芳奈兒”內衣涉嫌假冒。
據該公司稱,其從2009年開始不斷收到相關消費者買到假貨的投訴,后調查得知淘寶網上多家店鋪銷售假冒該公司品牌產品。隨后,該公司自行購買上述產品,經公證獲得了1045家淘寶店鋪涉嫌售假的證據。該公司代理律師表示,售假店鋪構成侵權,公司下一步將開展訴訟工作。
某國內知名服飾品牌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著,隨著網絡科技的發展,網上出現的侵權產品也越來越多,網絡本身的虛擬性、造假成本低、取證難、維權成本高等一系列因素,給企業維權帶來諸多不便,但一般提供網上交易平臺的運營商在發現其商鋪有侵權行為時,為規避不必要的法律訴爭,會在第一時間對相關商鋪采取措施。
現象四:假榮譽忽悠
近年來,隨著企業品牌意識的增強,服裝業的眾多企業紛紛將認定馳名商標、加大品牌保護力度納入品牌管理范疇。馳名商標本是為保護知名品牌而設立的法律保護制度,卻被一些投機商利用。
2010年8月,溫州3家制鞋企業將“中國馳名商標”作為榮譽宣傳,被浙江省溫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龍灣分局分別處罰2萬元。工商部門認為,此3家企業在當地均為小企業,其商標均尚未獲得龍灣區名牌商標,也從未被政府部門認定為馳名商標,而企業在商品的相關外包裝上標注“中國馳名商標”字樣進行宣傳,其行為已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定,構成虛假宣傳。
業內人士指出,除了上述現象外,還有部分服裝品牌使用“中國馳名品牌”、“中國著名品牌”等進行宣傳,這些不規范的稱謂也是投機商“忽悠”消費者斂財的廣告噱頭。
對于服裝品牌的種種亂象,業內人士指出,隨著近年來人們品牌意識的增強及相關法規的不斷完善,此亂象會得以肅清。但民族服裝品牌欲馳名中國、享譽全球,在世界同類品牌中“出人頭地”,尚需國人倍加努力。此努力不僅包括企業提供優質產品服務、實施技術創新,也包括企業對品牌文化進行建設、捍衛合法權益等。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