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價格大起大落的思考
前幾年,棉花價格相對較為穩定,但在2010年度棉花價格出現了10年沒有的瘋狂上漲和大跌,給整個棉花產業都帶來了許多不利的影響。想起那“棉花瘋”至今還令人不寒而粟。
雖然“棉花瘋”已過去,但會不會卷土重來,所以我們有必要對這次“棉花瘋”發病的機理及其影響進行認真的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具體的措施來防范“棉花瘋”的再次發生,保證我國棉花產業的穩步發展。
2010年度棉花價格瘋狂的上漲和下跌
前幾年棉花價格相對穩定,但在2010年度棉花價格像得了瘋病一樣,出現瘋狂的上漲和下跌。從2006年到2007年棉花價格一直在10000元至11000元/噸之間徘徊,2008年由于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棉花價格低迷不振,為了保護棉農的植棉積極性,國家進行了大規模收儲,當時棉花收儲價格為12000元/噸,外加補貼600元。隨著物價水平的上升,相比于糧食和其它大宗農產品而言,2009年棉花價格雖有所上漲但仍然處于較低的水平,起伏不大,挫傷了棉農植棉積極性。至2010年9月份新棉上市后,棉價像得了瘋病一樣。籽棉收購價由8.4 元/公斤至11月份達到近15元/公斤,三個月漲幅達78.6%,創籽棉收購的歷史最高;而皮棉銷售價格從9月份18000元/噸上漲到11月份上旬32000元/噸,三個月漲幅達77.8%,也創皮棉銷售價格的歷史最高。隨著11月份下旬,籽棉收購價大幅下跌,到12月底籽棉收購價維持在12元/公斤,皮棉銷售價格維持在28000元/噸。
此輪“棉花瘋”帶來的影響
棉花價格暴漲暴跌,既加大了市場的風險,又對棉花產業的穩定產生了負面的影響。對棉農、棉花收購加工企業、棉花紡織企業均無好處。
(一)對棉農種植棉花而言。棉花暴漲某種程度上會給棉農帶來些好處,但由于棉價不穩定,暴漲暴跌會讓棉農無所適從。今年賺了點利,明年說不準。棉花是室外種植,露天工廠受自然因素影響較大,風險較高,加上種棉費時、費工,機械化程度較低,與其它經濟作物相比并無多大優越性。因而常常會出現棉價大起生產未必大上;而棉價大落生產必然大下的狀況。
(二)對棉花加工企業加工而言。隨著棉花市場的放開,籽棉由棉農直接向加工企業交售,現在逐步變成個體戶走家串戶流動收購籽棉,再集中向棉花加工企業交售。個體商販頭腦靈活且活動范圍廣,對價格較為敏感,誰家價格高棉花就賣給誰家,加工企業承擔著高棉價的風險。由于棉花加工有一個滯后性,不可能做到收購后立即加工銷售。有些企業高價收購籽棉,等到銷售時棉價暴跌,因而虧損巨大。今年很少有棉花加工企業因為棉價創歷史最高而利潤大增的,相反利潤微薄、有的甚至面臨虧損的風險。
(三)對紡織企業紡織而言。隨著棉價大漲,棉紗價格也快速上漲。普梳紗32支純棉紗由9月初26200元/噸上漲到11月中旬達到歷史最高,其主流價格達42500元/噸,上漲了16300元,漲幅達62%。而到11月15日后,隨著棉價的大幅下跌,紗價也跟著回落,整個棉紡織產業鏈處于嚴重的觀望之中,服裝企業不敢接單,織造企業購紗不積極,因而棉紗嚴重滯銷,庫存量大增。一些低檔次、低附加值的紡織企業將艱難度日,加上棉紡行業又是勞動密集型,用工成本加大,棉紡行業將會出現新的洗牌、優勝劣汰的局面。
棉花暴漲暴跌的主要原因
(一)從棉花的供給看,多因素至使棉花供給減少,加劇了原本失衡供求矛盾。1.種植棉花比較效益下降,挫折了棉農植棉積極性,使得棉花供給減少。棉花作為大宗農產品而言,前幾年其價格一直處于低迷狀況,糧食和蔬菜等經濟作物價格相繼調高,使得種植棉花比較效益降低,且植棉成本日益高漲,挫折了棉農的植棉積極性。2007年至2009年全國無論是棉花種植面積還是總產量,都是逐年下降的。由于價格偏低,產量減少,加劇了棉花的供求矛盾。2.國家相關補貼政策不到位,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影響了棉農植棉積極性。種植糧食有良種補貼、種糧補貼、農資綜合補貼,有些經濟發達地區還有其它的扶持措施,每畝共計補貼近百元。而種棉僅有每畝15元的良種補貼。顯然國家在補貼政策上也不同程度挫傷了棉花種植的積極性。3.自然災害的影響致使大面積減產,從而減少了棉花的供給量。2010年我國東部棉花主產區受災嚴重,在棉花受粉期,河北、湖北、安徽等地,陰雨連綿,影響了棉株的坐桃質量和數量,同時中國南方多省也遭遇了特大的洪澇災害,致使我國棉花減產。據有關部門統計,2010年全國棉花種植面積7568萬畝,較上一年減少1.1%;單產84公斤/畝,下降了4.4%;總產量636萬噸,減少了5.5%。4.國際棉花受災以及棉花進口受阻,也使得我國棉花市場供應減少。據報道,全球2010年棉花主產區受災害因素,產量下降。2010年7月至8月巴基斯坦遭遇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災,棉花減產近30%。印度甚至限制棉花出口,加劇了我國棉花市場的供給。綜上所述,有長期形成的由于棉花價格偏低、政策因素影響了植棉的積極性,又疊加當年度國內外自然災害的因素,致使我國棉花在2010年出現嚴重供給不足。
(二)從棉花的需求看,我國棉紡織工業一 直處于嚴重產能過剩,世界金融危機對我國紡織工業雖有影響,但隨著危機過后,2010年紡織行業開始回暖,訂單增加使得棉花需求增加。有數據表明,2010年1月至8月,我國紡織服裝出口比同期增長了23.75%,已基本上恢復到危機之前的水平。我國是一個紡織大國,棉紡行業連續10年快速發展,年增長17%,紗綻數已超過1.2億,每年用棉量占全球市場80%,由于棉花價格近幾年低迷不振,紡織企業盈利豐厚,所以近幾年紡織企業盲目擴張,甚至荒廢多年的紡織企業也相繼開工生產,用棉量大增。2006年起就突破1000萬噸,國產棉產量無法滿足需求,成為剛性矛盾,因而供求缺口越來越大。
(三)、國際炒家操縱國際棉花價格,為我國棉花價格上漲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由于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棉花價格已基本與國際接軌。國際炒家看準中國是棉花消費大國,利用全球棉花減產的契機,使國際棉價一直處于高位運行,為我國棉花價格瘋狂上漲的埋下伏筆。{page_break}
(四)、不成熟的期貨市場成為本輪棉花瘋漲的有力推手。由于前幾年,面對全球性金融危機,國家投入了4萬億元人民幣,拉動經濟增長,這么龐大的資金遠遠超過實體經濟的需要。就如人一樣,當輸入超過人體需要的血液,必然會在臉上或在身上出現浮腫。經濟亦如此,過剩的資金流入房地產市場,房價上漲;同樣流入棉花市場就會使棉花期貨市場瘋狂上漲。由于大量投資者將資金投入棉花期貨市場,買進多單,將期貨價格拉漲之后,現貨價格也隨之上漲。由于期貨市場不像現貨市場那樣,只需交足保證金就可以啟動數倍貨物。有資料表明,2010年7月份至10月份鄭棉漲50%,持有鄭棉合約獲利5倍;至11月份鄭棉漲87%,持有鄭棉合約獲利8倍。在這輪棉花瘋漲中,收益最大的首推期貨市場的投資者。
(五)、國家宏觀調控能力有限,為此輪棉花瘋漲有了可剩之機。在此輪棉花瘋漲之前,國家曾先后出庫數百萬噸國庫棉擬平抑棉花上漲的勢頭,但由于國庫棉有限,還是未能有效地抑制棉花瘋狂的上漲。
應對棉花價格暴漲暴跌的措施
通過以上分析和研究,我們弄清了此輪棉花暴漲暴跌的諸多因素,我們就不難從中找到解決問題的對策和措施。
(一)國家加大投入,穩定棉花種植面積,努力提高單產,從而提高總產量。國家應從長遠考慮,出臺相關政策,穩定棉花種植面積,增加總產量;同時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特別是優質高產棉種的培養和推廣,通過科技創新來提高單產。保護國內棉花不低于70%的自給率,這樣才能維護國家整個紡織業的安全。據了解,美國棉農享受政府提供的高達89%的補貼,即每賣出100美元的棉花政府補貼89美元,有效地保護了美國棉花穩定生產。
(二)出臺常規的收儲制度,穩定棉花價格,切實保護棉農的植棉積極性。國家應出臺常規的收儲制度,并根據不同的棉花年景的物價水平,提前公布當年的最低保護價。一旦棉花價格低于最低保護價,國家立即啟動收儲預案,敞開收購,以達到保護棉花生產,避免棉賤傷農現象發生;一旦棉花價格大漲時,國家拋售儲備棉,以平抑棉花市場價格,避免棉價過高而傷害紡織行業。
(三)加快建立棉花物流體系,特別是棉花主產區倉儲和交通運輸的建設。首先,要完善棉花主產區的棉花倉儲建設,確保棉花可以安全存儲,為棉花收儲制度提供保證。其次,加強棉花主產區的交通運輸設施建設,確保主產區棉花及時運輸到消費區,可以及時平抑局部地區棉價波動而對整個棉花市場的影響。
(四)利用社會資本大力發展棉花專業倉庫,并充分發揮銀行抵押貸款的功能,確保棉花企業有充足的資金收購棉花。經過國家儀器化公證檢驗的棉花,在企業自愿和所有權不變的情況下,送交指定的專業倉庫儲存保管,指定倉庫屬第三方倉庫,銀行據此可以作為抵押貸款,降低銀行風險,又為棉花加工企業提供足夠的資金,同時又可以對其棉花進行監督,確保檢驗后的棉花不會出現假冒和調換等行為。
(五)及時、準確發布有關棉花生產、消費、進出口等方面的官方信息。完善的市場經濟必須有完善的信息做支撐。國家應建立官方的有關棉花生產、消費、進出口等方面的信息,做到及時、準確收集、整理、發布,這對穩定棉花市場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六)堅定不移地推進棉花檢驗體制的改革,確保棉花產業政策落實到位。按照國家發改委的要求,繼續推進棉花檢驗體制的改革,對加工設備落后、加工技術差的小皮輥和小鋸齒予以堅決取締,對不符合棉花產業政策的200噸加工企業盡快退出市場,避免爭搶有限的棉花資源。國家可通過400型加工企業這個渠道對棉花進行補貼,依據其送檢的棉花量進行計算。這樣既可以提高國家棉花公證檢驗的覆蓋率,以便國家掌握準確的棉花數量和質量,為宏觀調控提供依據;又能更有效地推動棉花流通體制改革,讓棉花資源流進技術設備較優良的400型加工企業。
(七)完善棉花進出口管理制度。農產品進出口的配額管理對于穩定一國國內農業生產是必要的。但是由于我國棉花生產不能自給國家必須要進口。所以對于配額的管理并及時發放到需要進口棉花的企來,確保企業依據市場狀況選擇合適的進口機會,對于穩定國內棉花市場非常必要。
(八)紡織行業必須進行結構性調整,壓縮過剩的產能,并努力打造自身的品牌,增加產品的附加值。此輪棉花瘋漲原因之一是我國紡織行業產能過剩,即使生產再多的棉花,進口再多也不能滿足需求。所以紡織行業必須進行結構調整,使產品由低檔次、粗放型向高檔、精細化轉化,因此必須淘汰一批產能落后的紡織企來,使用棉需求下降。同時紡織企業要在打造自身的品牌上下功夫,讓品牌成為價值與企業文化的載體。在這輪棉花瘋漲中,有自身品牌的紡織企業由于產品檔次高、附加值高所以沖擊較小。
(九)規范棉花期貨市場,讓那些游資無炒作的機會。首先要加大棉花期貨市場的監督力度,盡快讓棉花期貨市場得到規范和完善,發揮其挖掘價格的功能,規避其炒作的功能。中央人民銀行應采取有效的適度收緊銀根的政策,抑制通貨膨脹,將社會上閑置資金盡快收回到“蓄水池”中,避免到處泛濫從而影響實體經濟。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