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批國家藥品集采啟動 國常會部署“帶量采購”常態化制度化
1月15日晚,據央視報道,在當天舉行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藥品集中帶量采購改革成為重要的議題。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到,部署進一步推進藥品集中帶量采購改革,以常態化制度化措施減輕群眾就醫負擔。截至去年底采購覆蓋的藥品平均降價54%,每年節約費用530多億元。同時,會議明確表示,近期將開展第四批集采,并擴大醫用耗材集采范圍。
“按照保基本、保臨床原則,仿制藥、原研藥和參比制劑均以通用名參與采購,通過質量和價格公平競爭產生中選企業和藥品、耗材。并且,集中帶量采購要在為患者減負同時,兼顧企業合理利潤。”會議要求。
此外,1月15日,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聯合采購辦公室發布《全國藥品集中采購文件(GY-YD2021-1)》的公告,第四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工作正式啟動,涉及45個品種,2月3日開標。
第四批帶量采購已于去年12月25日正式開始,業內預計以后每年2批集采將成為常態。實際上,在1月12日召開的全國醫保工作會議上,國家醫保局局長胡靜林表示,制度化常態化實施藥品耗材集中招標采購,不斷減輕群眾看病就醫負擔,引導醫藥行業形成風清氣正、海晏河清的新局面。
在九州通營銷總顧問耿鴻武看來,國家醫保局成立以來,以集中帶量采購為突破口,解決了過去20年醫改沒有解決的價格虛高的問題,并推行鼓勵醫保直接結算,壓縮流通環節。政策引導渠道的層級減少,結構扁平化成為醫藥渠道的轉型方向。“原來以帶金銷售為主導的銷售模式被徹底顛覆,未來渠道營銷成為仿制藥的主要銷售模式。”
第四批帶量采購啟動
上述公告顯示,第四批帶量采購集中采購品種涉及45個品種。
與此同時,上述公告也明確規定了各品種各地首年約定采購量:全國實際中選企業數為1家的,為首年約定采購量計算基數的50%;全國實際中選企業數為2家的,為首年約定采購量計算基數的60%;全國實際中選企業數為3家的,為首年約定采購量計算基數的70%;全國實際中選企業數為4家及以上的,為首年約定采購量計算基數的80%。
其中伏立康唑口服常釋劑型、諾氟沙星口服常釋劑型、特比萘芬口服常釋劑型、頭孢丙烯口服常釋劑型、左氧氟沙星口服常釋劑型、玻璃酸鈉滴眼劑(含0.1%濃度與0.3%濃度)、注射用比伐蘆定,各地首年約定采購量按以下規則確定:全國實際中選企業數為1家的,為首年約定采購量計算基數的40%;全國實際中選企業數為2家的,為首年約定采購量計算基數的50%;全國實際中選企業數為3家的,為首年約定采購量計算基數的60%;全國實際中選企業數為4家及以上的,為首年約定采購量計算基數的70%。
北京鼎臣醫藥咨詢管理中心負責人史立臣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保障采購量是帶量采購的基礎,企業才有動力參與進來。
此前那位被網友稱為“靈魂砍價”的醫保專家也明確提到:“現在是我們整個一個國家來跟你進行一個談判。”
長期以來,我國藥品集中采購領域存在招采分離、量價脫鉤、競爭不足的問題,導致藥品價格虛高。國家試點藥品集中帶量采購,遵循以市場為主導的藥品價格形成機制,通過簽訂用量合同來獲得理想的價格,推動藥品降價。
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胡善聯教授認為,藥品市場存在著壟斷購買力,藥品集中招采就是醫保局代表廣大患者以消費者角度對藥品進行購買,形成消費者購買壟斷市場;這種購買是一種戰略性購買,是以健康結果為基礎、按績效支付的一種主動購買,包含簽約機制和支付方式兩個方面。
國家醫保局公布的帶量采購進展顯示,2020年4月,“4+7”試點一年期滿,25個中選藥品實際采購量達約定采購量的2.4倍,兌現了“帶量”的承諾,現已順利開展新的采購周期,并融入全國試點擴圍;試點全國擴圍已實施7個多月,采購進度達約定采購量的1.6倍。
第二批集采啟動前遭遇新冠肺炎疫情,除湖北外,其他省份均按時實施中選結果。實施近4個月來,采購執行進度達59%。近期啟動第三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中。
帶量采購成常態化制度
藥品集中帶量采購切斷了藥品流通的利益鏈,規范了藥品采購和配送行為,有利于降低群眾藥費負擔、保障群眾用藥安全,目前藥品集中帶量采購的多維效應初現。
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截至去年底采購覆蓋的藥品平均降價54%,每年節約費用530多億元。另據國家醫保局測算,對三批集采的112個品種按約定采購量,年藥品費用從659億元下降到120億元;按報銷比例60%計算,可為患者節省216億元,為醫保基金節省323億元。
上海市衛生和健康發展研究中心金春林主任參與的一份調研顯示,帶量采購最直觀的影響是藥品價格下降明顯,平均降幅51.75%,最高降幅達96%,使藥品回歸治療的功能;社會對帶量采購予以積極反饋,72.10%的受訪醫生對試點政策表示認可,級別越低的醫療機構對帶量采購的認可度越高;79.21%的受訪醫生表示中標藥品使用比例大幅提升,完成招標額1.83倍。
國務院會議指出,部署進一步推進藥品集中帶量采購改革,以常態化制度化措施減輕群眾就醫負擔。一是按照保基本、保臨床原則,重點將基本醫保藥品目錄內用量大、采購金額高的藥品納入采購范圍,逐步覆蓋國內上市的臨床必需、質量可靠的各類藥品和醫用耗材。二是仿制藥、原研藥和參比制劑均以通用名參與采購,通過質量和價格公平競爭產生中選企業和藥品、耗材。醫療機構要確保優先使用中選藥品。三是集中帶量采購要在為患者減負同時,兼顧企業合理利潤。對節約的醫保費用按規定給予醫療機構節余留用獎勵,努力使這項改革實現患者和藥企、醫療機構都受益。
早在去年9月份國務院召開的藥品和高值醫用耗材集中采購工作座談會上,高層要求抓緊鞏固完善制度成果、形成更加規范的制度體系、推動國家組織藥品集采工作常態化制度化開展。
平安證券分析認為,第四批帶量采購工作開啟,每年2批集采已成為常態。并根據第二批、第三批集采平均降幅53%為依據進行推測稱,第四批集采藥品平均價格降幅或仍超過50%。“集采的常態化,將帶來藥品競爭格局的重構,有望加速進口藥企占主導的品種的國產替代,為國內藥品企業帶來機會。”
耿鴻武指出,隨著帶量采購的進一步深入,原“高大上”的仿制藥不得不放下身段,成為質優價廉的“普”藥。三批四輪集中帶量采購112個品種中,有253個品規最小單位價格小于1.00元;88個品規最小單位價格小于0.10元,甚至個別產品已經進入“1分錢”的時代。原來以帶金銷售為主導的銷售模式被徹底顛覆,未來渠道營銷成為仿制藥的主要銷售模式。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