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棉價時代一去不復返 棉花有望獲好收成
“根據最新預測,2011年全國棉花播種面積達8100萬畝,比上年增長5.2%。如果今后幾個月沒有毀滅性的自然災害,國內棉花會獲得好收成,產量不會低于上一個年度。”中國棉花協會副會長高芳日前在“2011中國國際棉花會議”上表示。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產棉國和用棉國,棉花產業鏈條長,參與主體多,棉花價格走勢不僅影響棉農利益,更會對下游紡織服裝企業帶來影響。各方均認為,基于成本上升以及棉花最低保護價的支撐,國內低棉價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
告別低棉價時代
中國棉花協會數據顯示,6月16日,中國棉花價格指數(CCIndex328)為24513元/噸,已較2011年3月份的高點跌去20%。2010/11棉花年度,受產需缺口加大及國內外經濟環境等因素影響,棉花價格大幅飆升,創出歷史新高,之后又迅速回落,價格波動幅度之大、速度之快,歷史罕見。
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副主任戴公興在本次會議上表示,棉價大幅波動,除了供需關系的因素,深層次的原因還包括:一是全球范圍內的資本流動性過剩,國內乃至國際“熱錢”涌向了大宗農副產品,其中棉花的漲幅居所有農副產品之首;二是世界范圍內經濟復蘇和增長是支撐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根本動力,包括棉花在內的大宗農產品(000061)已經告別了低價時代;三是部分國家對棉花等產品的出口采取限制政策,影響全球棉花供需格局,加劇了棉價大幅波動。“此輪棉價上漲源于供需缺口,但漲幅超越了供求關系,當價格嚴重背離價值時,當產業鏈各利益環節失衡時,大起大落在所難免。”
作為最大的產棉國和用棉國,近十年中國年均植棉面積7821萬畝(521.4萬公頃),平均產量623萬噸,占全球總產量的30%左右。戴公興指出,未來五到十年,中國作為棉花生產和消費大國的地位不會發生根本性變化——棉花產能仍具增長潛力;消費方面,隨著農村購買力的不斷提高,國內棉花需求增速將進一步加快,中國紡織服裝出口仍將保持一定增長。
對于未來棉價,參加中國國際棉花會議的各方都認為,基于成本上升以及棉花最低保護價的支撐,國內低棉價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
中國棉花協會棉農合作分會會長盧懷玉指出,從棉農角度來講,2011年植棉成本比2010年最少上升了20%,包括物化成本和人工成本。
2011年3月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出臺的《2011年度棉花臨時收儲預案》提出,2011年9月1日至2012年3月31日,在新疆、山東等13個省份,以標準級皮棉每噸19800元的最低收儲價不限量收購。該政策被業內視為是棉花的最低保護價制度,有利于保護農民的種棉積極性,也間接確定了今后較長時期中國棉花價格的底線。
高芳還指出,2011年棉花市場確定因素包括:一是針對通脹壓力的宏觀調控政策方向較為確定;二是中國的收儲政策鎖定棉花最低價格;三是原材料、勞動力、資金等要素成本上升。棉花市場面臨的不確定因素包括氣候、紡織服裝出口環境等。這些都會對棉花的供需及價格造成影響。
2011年有望獲得好收成
據中國棉花協會最新預測,2011年全國棉花播種面積達到8100萬畝,比上年增長5.2%。高芳稱,截至5月底,全國棉花播種進度98.5%,如果今后幾個月沒有毀滅性的自然災害,中國棉花會獲得一個好的收成,產量不會低于上一個年度。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0/11年度中國棉花產量為596萬噸,其中新疆棉區248萬噸。而中國棉花協會預計產量為665萬噸,其中新疆292萬噸;有關部門會商的數據則是670萬噸。從棉花消費來看,中國棉花協會年初預計棉花消費量是1100萬噸,比上年增長3.8%。
國家發改委農村經濟司副司長方言表示,預計“十二五”國內用棉需求會進一步增長,但增速趨緩。根據工信部預測,到2015年棉花需求將大概增長至1300萬噸,產需缺口逐漸擴大。
棉花缺口的存在也使得國內棉花對外依存度較高。業內預計,中國棉花對外高依存度的格局還將持續一段時間。數據顯示,2011年前5個月中國累計進口棉花121萬噸,同比下降11.8%;累計進口金額36.45億美元,同比增長53.4%。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