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5000萬美元投好樂買 互聯網大佬搶鞋
貌似不起眼的鞋類生意,連續引起三大互聯網大佬的爭奪,其中到底有什么秘密?
公開數據顯示,近來鞋業B2C融資頻繁:好樂買三輪融資超過8700萬美元;樂淘網三輪融資超過3億元人民幣;名鞋庫獲得阿里巴巴投資約2000萬美元;酷運動融資約1000萬美元;百麗投資2億元人民幣“深挖”電商市場,并引入百度的投資。
此前,美國電子商務巨頭亞馬遜動用8.47億美元收購Zappos(美國鞋類B2C網站)。目前,鞋類已成為繼服裝、3C電器后,垂直B2C第三大細分領域。據統計,美國網絡銷售的鞋類產品占整個內貿的17%,此類數據在日本、韓國達到了30%。有專家指出,中國市場的比例介于這兩個數字之間,預示著這是一個很大的市場,可支撐起1~2家上市公司。
目前,騰訊、百度、阿里巴巴是中國互聯網行業的三大集團。這三家互聯網巨頭及傳統企業紛紛投資鞋類B2C,或將引發電商領域新一輪燒錢大戰,同時眾多鞋類B2C也卷入了互聯網企業的陣營之爭。
鞋類B2C樣本一 好樂買:獲騰訊巨額投資
近日,B2C網上鞋城好樂買正式確認其完成第三輪融資,由騰訊與投資機構德豐杰聯合投資,其中騰訊投入達5000萬美元,這是今年B2C在垂直品類領域的最大融資。好樂買網上鞋城CEO李樹斌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這些資金七成以上將投入倉儲物流體系。
在此輪融資前,好樂買在2009年獲得紅杉資本的1000萬美元融資;去年又獲得英特爾、德豐杰及紅杉資本聯合投資的1700萬美元。對此次融資,李樹斌表示,“目前國內鞋類B2C市場正在迅速成長,為了加速擴張,公司一直謀求擁有雄厚資金、海量用戶以及眾多資源支持的互聯網巨頭進行合作。由于公司與騰訊戰略目標一致且結合點良好,所以此次迅速獲得了第三輪融資。其實,與這些巨頭合作的方式多種多樣,企業會選擇最適合自己的一個方案,對公司而言,騰訊有6億多活躍用戶,同時擁有巨大的流量入口,這些未必是能用錢買到的。”
針對互聯網巨頭熱捧鞋類B2C,李樹斌認為,“鞋類產品具有自身的特點,鞋類產品的大型供應商較少、渠道容易控制、碼數相對標準、容易鑒別真偽,同時擁有廣闊的市場,這是眾多互聯網巨頭投資該領域的重要原因。在未來,互聯網領域的陣營之爭是一種必然趨勢。電子商務是一種技術化的互聯網服務,占據資金、平臺等優勢的互聯網巨頭將電子商務納入長期規劃,隨著時間的推移,將會形成各自的體系。”
鞋類B2C樣本二 樂淘網:鎖定“潮牌”
談到目前產品的定位,樂淘網運營副總裁陳虎向記者透露,“繼完成70個大品牌,150個中小品牌的產品線布局后,樂淘正將‘潮牌’鎖定為第三條產品線。作為一家渠道商,樂淘網始終是一個銷售平臺。不過,我們會通過對市場的持續觀察,發現缺漏的地方,填補市場空缺。目前,國內中小品牌跟大資源合作比較困難,我們就出面引導,做一個中間商,成為創意性、結合性的部分。”
事實上,當樂淘跟“憤怒的小鳥”開發公司提出合作建議時,這家遠在丹麥的游戲制作公司非常驚訝,“他們對中國的感覺是既神秘又有興趣,雙方一拍即合,很快談成了合作。”
陳虎表示,做潮牌就是做品牌,普通用戶對商場概念模糊,但對耐克這類品牌印象清晰,樂淘會通過不斷豐富潮牌產品,用創意開拓品牌優勢,以期引導一線城市主流消費群,并影響二線城市消費需求。
業內人士認為,面對越來越激烈的網購市場競爭,一旦平臺的貨源被競爭對手掌握,那么這個企業將會面臨被市場吞噬的風險。目前,已有不少網購企業開始思考如何轉型以應對市場競爭。
鞋類B2C樣本三 百麗:傳統企業“觸網”
近日,百麗投資20億元進入鞋類電商領域,并引入百度投資,網站定名“優購網”,預計7月1日正式上線,同時由京東商城原副總裁徐雷擔任高管。
在2008年,百麗成立了官方購物網站淘秀網,但業績不樂觀。2010年,淘秀網銷售額為1億元,僅占百麗線下銷售額237億元的0.5%。{page_break}
由于百麗同時是阿迪達斯和耐克等多個品牌的全國代理商,業內人士擔心百度和百麗聯手,會通過封鎖品牌渠道的方式搶占市場,使其他鞋類B2C遭受沖擊。對此,李樹斌認為,百麗為眾多大小電商提供服務,與好樂買也是長期合作關系,預計百麗不會嚴重收縮。同時,百麗進軍電商,前期會以銷售旗下品牌為主,而好樂買可以給顧客提供更多選擇,因此不會造成嚴重沖擊。
艾瑞咨詢數據顯示,2011年3月,主營鞋類的B2C購物網站中,月度總訪問次數過百萬次的有7家。通過“日均覆蓋人數”、“月度總訪問次數”兩個指標對鞋類B2C網站進行排名,好樂買、拍鞋網、樂淘網均領先于百麗旗下淘秀網。艾瑞分析師蘇會燕表示,作為傳統鞋類企業,百麗具有強大的產業鏈控制力,在短期內通過控制渠道的方式遏制競爭對手,并非完全不可能。
“雖然百麗已嘗到電子商務的甜頭,但必須做好線上線下的平衡。如果線上產品讓利過多,會對其線下銷售造成沖擊,預計百麗可能通過發售網上專供產品的方式,與其他網站進行競爭。”蘇會燕表示,目前中國的互聯網已由“資本、流量分散”狀態轉變為寡頭壟斷的市場格局,少數互聯網公司把持著互聯網的巨大流量及入口,這使企業競爭由“創新”之爭逐漸向“陣營”之爭轉化。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