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企必讀:中小企業實施ERP的應用現狀
我國在ERP的應用方面與發達國家比較差距較大,雖然已有近千家企業購買了MRPII/ERP軟件,但在實踐中卻存在三種情況:按預算按期成功實施實現系統集成的企業約占10%-20%;部分實現ERP軟件功能的企業占到30%-40%;而失敗比重卻占50%,并且在實施成功的企業中多數為外企企業。總體來說實施ERP的絕大多數中國企業效果并不明顯,付出較大的代價。
(一)信息化程度較低或成本相對較高、實施ERP受到制約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普遍存在信息化程度較低的現象,這使得ERP實施及應用的前提及輔助環境受到限制。在網絡的應用方面,不到一半比例的中小企業接入互聯網,東部沿海地區的狀況稍微好一些,但是這部分企業對于ERP應用敬而遠之,究其深層次的原因有兩點,一是企業規模較小,現金流、物流通過手工實現更經濟;二是人員專業水平低,即使耗費較高成本購進ERP,仍不能發揮其有的功能,造成資金浪費和管理上的困難。此外一些流通領域的企業,如貿易類公司、批發類企業雖對網絡的應用廣泛,技術上也滿足使用ERP的技術水平,但仍不認為ERP應用是對應目前企業規模的合理選擇,及在該企業規模上,選擇應用ERP存在不經濟。在局域網建設方面,沒有建立內部局域網及數據庫的企業數量相當多,據相關學者調查估計,比例可能達到42.4%,這些企業的信息化水平較低,ERP應用在技術層面收到制約。
(二)對于ERP的認識存在認識誤區或者處于基礎層面
目前很多中小企業對于ERP的應用存在認識上的誤區,一些管理混亂、管理效率較低的中小企業認為ERP應用是改善企業經營管理的一劑良藥,于是不惜花重金購買軟件。存在上述認識的管理者忽視了事物內部之間的相關性,如企業內部的軟件功能局限在財務管理方面;或者沒有完全發揮ERP的功能,讓將其局限在MRP或MRPII階段。
(三)軟件缺乏與行業及企業的特點的匹配
目前,我國的ERP軟件產品已經打破了國外企業壟斷、成本較高的局面,但是我國應用ERP的中小企業所應用的ERP軟件并不成熟,這有軟件開發公司的問題,如用友ERP的一些功能就存在前后不配套,銜接性較差,難以適應客戶的需求變化,自然中小企業也很難購買到“合身”的ERP軟件;從功能上來看,軟件商期望通過一套軟件,用簡單的參數控制解決所有企業的多種問題,這是不可能的,目前只有大部分財務軟件可以實現企業、行業間的統一;從軟件調試周期來看,我國中小企業ERP軟件的平均調試周期為18-31個月,如此長的調試過程已接近或超過了該軟件的生產周期。此外軟件的適用性也較差,如系統無法提供多幣種、多語言的管理模式;各個模塊分裂割據,整體功能根本無法體現。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