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品牌之困:國內運動服飾行業步入成熟周期后半段
港股運動品牌遭遇行業景氣拐點。國內運動服飾市場集中度偏高、存貨高企等特征。08 年“奧運”及運動品牌集中上市的疊加效應導致行業消費透支、拐點提前。
李寧定位尷尬,徘徊于國際高端及國內中低端品牌之間。向上,李寧難以跨域國際品牌在研發、營銷方面的資源壁壘;向下,李寧價格的不再親民導致其偏離中低端大眾市場。專業渠道商模式又導致李寧在行業調整期遭遇渠道商的資源偏離。
晉江品牌發展瓶頸來自單一模式的禁錮。一定比例自產+“賽事、明星、央視廣告”營銷+二級特許加盟的雷同模式導致品牌實力相差無幾、難以突圍。外延增速放緩,企業量價驅動切換,持續提價導致平價優勢漸失。
品牌作為外企享有的稅惠政策于2012 年集中到期,利潤空間再度壓縮。
運動對在消費特性或目標市場上具有共性的A 股戶外、休閑行業啟示如下:參照運動各個周期階段的估值水平,戶外處于歷史最高估值期;鑒于運動品牌在定位及模式上的禁錮,休閑品牌中積極修煉內功的領先中低端定位品牌有望在行業景氣下滑期突圍,并享有估值溢價。
投資遵循兩條主線:一是選擇處于行業成長周期后半段、享有歷史最高估值的戶外板塊,對應品種探路者;二是選擇中低端定位的領先品種,上市休閑板塊多數品牌定位于二線以下中低端市場,參照運動品牌的港股估值構成,規模、營運能力領先品牌享有相比其他同等定位品牌的估值溢價,具體品種推薦美邦服飾。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