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得不多不賣又不行 春裝成雞肋
武漢氣象區域中心數據顯示,近50年,武漢春天的平均長度約62天,比長達132天的夏天足足短了一半多。
武漢春天這么短,春裝也跟著“短命”起來,讓市民、商家、廠家都很糾結。
10件衣服里只有一兩件春裝
昨日,在本地一家網絡論壇上見到網友“薔薇瓣瓣”發帖求助:武漢的春天太短了,不知買怎樣的春裝,才能有機會多穿幾天。
跟帖的網友也抱怨:在武漢,春裝真沒多大用處。有網友無奈表示:“還是多備點夏裝吧。”有網友自嘲般出主意:不用買春裝了,春天直接把去年的秋裝拿出來穿,反正很快到夏天的。
“去年買了4件春裝,最多的一件穿了四五次,有的才穿一兩次。”在江漢路一單位做策劃工作的譚小姐說,她的衣柜里,10件衣服只有一兩件是春裝,大部分是夏冬裝。
武漢春天短,溫差也大,短時間內氣溫起伏常超過10℃,中午熱得可穿短袖,隔天又來場倒春寒,又要把冬裝翻出來穿。
賣得不多 不賣又不行
商家不得不賣春裝,但大多坦言,春裝銷售周期很短,幾乎淪為雞肋。
有商場人士介紹,春裝一般在2月初上柜,很快就會打折,銷售受天氣影響很大。拿今年來說,持續低溫陰雨天,武漢遲遲難入春,一些商場里,冬裝至今未完全退場;而在3月中下旬,武廣等商場部分品牌的夏裝就出來搶生意了。在兩面夾擊之下,多家商場稱春裝銷售同比下滑了10-20%。
在一些街頭服裝小店,店主對春裝的熱情也不高:“每年都不敢多進,不好賣,壓在手里要虧本的。”
有商場坦言,春裝銷售一般只占服裝總銷售的15%左右,品牌不敢多上貨。很多服裝品牌在武漢市場都是主攻冬夏裝,冬裝可能會發三四批貨,但純春裝可能只有一批。
“我們一年推的冬裝有150多款,夏裝超過200款,純春裝只有60多款。”纖姿錦工貿公司總經理劉勇昨介紹,武漢冬夏長、春天短,武漢很多服裝企業為了減少經營風險,設計、研發、生產等都會向冬夏裝傾斜,春裝只是過渡產品。
上周,武漢珂芮莎瑄品牌舉辦“時裝展示秀”,一口氣發布100多款夏款時裝,雪紡裙、短袖小披肩等,都讓人感受到濃濃夏日風情。合榮等漢派服裝企業,眼下也正忙著加班趕工夏裝。合榮服飾人士稱,眼下70%的生產線在做夏裝。纖姿錦人士也表示,目前僅剩20%的生產線在做春裝,其余都已改做春夏過渡裝和夏裝。
武漢服裝商會人士介紹,對武漢服裝企業而言,四季當中,最不合算的是春裝,純春裝的銷售周期只有40多天,而夏裝銷售周期可達100天,多出近兩個月。企業自然不愿意多做春裝,以免貨壓在手里。
在壓縮春裝產量的同時,本地一些服裝廠家干脆另辟銷路,將春裝送到春季較長的城市銷售;或是直接開辟網店,將春裝賣向全國。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