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造節”促銷方案是否能走到最后
在成功造出一個“雙十一”后,“雙十二”又要來了。最近,國內幾大知名電子商務網站開始推銷他們的新促銷方案——“雙十二”,試圖告訴消費者,這一天,又能撈到一個“大便宜”。
191億元,是淘寶和天貓在“雙十一”的交易額,在這個數字的支撐下,已沒人懷疑“造節”經濟帶來的效果。其實不光是“雙十一”,6月18日、8月15日,這些幾年前最平淡無奇的日子,如今卻成了消費者網購狂歡的日子。
6月18日,今年第一波電商價格戰開打。這一天是什么重要日子?答案是:京東的生日。
8月15日也是如此。這一場消費狂歡是在京東商城董事局主席劉強東的嘴里產生的——京東保證比蘇寧、國美便宜10%,隨后雙方公開在網上約架:8月15日這一天,看誰的價格低。雖然直到現在有些消費者依舊沒弄明白到底誰的價格更低。
11月11日,這個去年被譽為“神棍節”的日子,今年更是被電商們演變成全民的“網購狂歡節”。在電商眼里,這一天甚至超越了春節和“十一”的重要性。
一個很普通的細節展現了阿里在“雙十一”宣傳上的不遺余力。“雙十一”當天,阿里將全國的大部分媒體記者邀請到阿里集團的杭州總部,為了能夠讓記者們撐到凌晨,阿里的公關們甚至準備了咖啡、紅牛以及眼膜等“熬夜神器”,才有了“10分鐘支付寶總交易額2.5億、第37分鐘支付寶總交易額超10億”這樣詳盡的報道。
對于選擇“雙十一”、“雙十二”時間點造節,一位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第一,冬裝銷量大,服裝鞋帽是商城交易量的絕對主力,10月到12月,冬裝銷售能占到全年服裝銷售的一半左右。第二,避開線下年終大促,12月是傳統線下的大促時間,那時候線下的力度不比線上小。
艾瑞數據顯示,早在去年,像“雙十一”這樣被硬生生創造出來的“節日”覆蓋的人數已經超過了傳統“五一”、“十一”等節假日,但它用真實的消費推進著電商的增長和改進,并創造出了歷史、改變了人們購物的方式。
不過,過于頻繁的促銷、真假難辨的折扣,開始讓部分消費者對“瘋狂過節”生厭了。成功試水造節營銷后,電商們需要再出新招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