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戶外品牌正面臨被傳統體育運動品牌分化消費群體的現實
前幾年還在謹慎探索的戶外運動用品如今得到全面振興,各品牌紛紛搶著在大展會為來自世界各地的買手和商家秀出新品。為了迎合年輕的潛在客戶的口味,戶外品牌商們也在改變他們所提供的服飾,以滿足人們對戶外生活的需求。
國內戶外用品行業正處于高速成長期。這從今年上半年相繼成功舉辦的北京國際戶外用品及裝備展覽會和南京亞洲戶外用品展覽會得到了印證。我國戶外用品發展歷程雖然僅有10余年,但發展速度很快,平均年增長率達48.9%。目前國內該行業的消費群體正處于戶外運動啟蒙階段,隨著GDP的增長而帶來的消費增長,消費者興趣的轉變,加之中國擁有豐富的戶外旅游資源,以及戶外旅游活動的蓬勃發展,預計未來5年我國戶外用品市場年均仍保持不低于40%的增長速度。
戶外市場崛起
在今年上半年相繼成功舉辦的北京國際戶外用品及裝備展覽會和南京亞洲戶外用品展覽會有力的印證了中國戶外用品市場正在崛起的事實。正如前段時間到晉江參觀的韓國大京大學教授金南潤先生所言,中國的消費市場令人震驚,泉州戶外用品公司的規模也超出了他們之前的想象。與往年一樣,今年泉州的戶外品牌天倫天、獅牌、天坡倫、圣弗萊等繼續參展,借此機會與廣大喜愛戶外運動的朋友們和業內人士交流心得、了解行業、切磋交流。
巨大的市場消費潛力使得不少傳統體育品牌如安踏、李寧、361°等也紛紛涉足戶外用品領域,陸續推出戶外產品系列。專業戶外品牌正面臨被傳統體育運動品牌分化消費群體的現實。在同等價格水平上,年輕的消費者更容易被時尚的潮流服飾吸引,而成熟的消費者則偏向于功能性的戶外品牌。此外,價格也是關鍵因素,運動品牌的低折扣促銷也分走了一部分戶外品牌的客流。
營銷模式轉變
中國主流戶外品牌商2013年的銷售額預計將會有20%的增幅,與前幾年幾乎翻番的銷售額相比,今年減速了不少。從業內報告來看,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商場、百貨的銷售點庫存都處于過剩狀態,在群雄爭奪這一市場之時,如何轉型成為擺在每個企業負責人面前的一個難題。
眾所周知,在服裝行業大部分企業都是采用期貨訂貨會的銷售模式。因為一個企業年銷售的60%—80%都是由這種期貨訂貨會銷售出去的。“企業不能一味地求大,市場上的企業這么多,得以買方需求為導向,積極進行市場調整。”泉州鞋服企業業內人士陳先生告訴記者,傳統的訂貨會方式的發展已經發展到了一個瓶頸期,過去過分依賴批發運營商的模式已經不再適合當今市場的變化發展,以“品牌+零售”為導向的營銷模式已成鞋服企業發展的新模式。由品牌出資,直接面向終端消費市場,建立品牌直營銷售門店,是泉州鞋服發展的新方向。
“這樣做是基于企業長期發展策略的打算,也是對消費者負責任的表現。” 富信天倫天(福建)戶外體育用品有限公司鞋業設計總監馮石靈表示,通過產品規劃門店運營,提供統一的品牌體驗,改善供應鏈和訂貨模式以降低成本和上市時間,而且更便于獲得及時有效的一手資料,不用再通過各級代理商來傳達消費市場信息,有利于消費者信息的反饋,為產品升級換代提供意見。天倫天在今年就在全國范圍內新開了200多家門店,其中有傳統的加盟代理商的模式,也有“品牌+代理”的模式,還有“品牌+直營”的模式。“每一種模式都有利有弊,開門店是企業走向成熟的必經之路,不僅可以和消費者進行良性互動,而且有利于企業第一時間了解市場和零售終端的動態,降低庫存壓力。”
功能產品走俏
近年來很多傳統運動品牌開始試水童裝這一市場。戶外品牌也不甘示弱,紛紛跟進。哥倫比亞、阿迪達斯戶外均提出家庭出游概念,并獲得了不少成功人士的追捧。李寧的部分代理商已經開始嘗試把兒童戶外用品單獨開店。KingCamp也推出了色彩艷麗的兒童帳篷、兒童戶外折疊床等產品。進軍童裝市場,是整個行業在未來進行市場細分的表現,擴大行業的發展空間。
采訪過程中,一位設計師拿了雙鞋子檢查,記者隨手一拿,驚訝地發現鞋子的重量變輕了。馮石靈告訴記者,這是他們今年參加完北京國際戶外用品及裝備展覽會后的一個收獲,“輕戶外”的概念正在成為圈內共同認可的產品開發理念。隨著戶外運動消費人數的增加和對品質的追求不斷提高,舒適性成為首選,在保證產品功能性的同時,“輕”成為戶外產業發展的趨勢,泉州的多家戶外運動品牌均已開始在產品上減輕重量,有的甚至精確到克。傳統的戶外用品一般比較笨重,不適合長時間的運動,所以改革成為必然。
“在服裝上面,我們要更增加防水、防輻射的功能。”馮石靈透露,產品的質量是核心競爭力,只有質量硬得過的產品,才能牢牢抓住消費者。“鞋子光防水是不夠的,腳穿在里面還要透氣,這才是核心。”對此,泉州的不少戶外用品商與德國新保適合作,致力于研發防風、防水、透氣的高科技產品。
歷來戶外服飾給人的感覺都是灰色、綠色等靠近大自然的顏色,不過記者在泉州某一戶外用品展示間看到,今年設計的服裝,都大膽采用了紅色、藍色等亮色系,該品牌設計師說,現在的戶外產品已經不僅僅是純粹意義上的戶外用品,已經深入到消費者的日常生活中,越來越往休閑方向發展。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