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品牌進入中國市場后為什么定價“內外懸殊”
對洋品牌價差高的現象,許多人很容易將其歸因于國內消費者崇洋媚外的消費心理。但是,如果結合許多本土品牌國內市場定價也遠遠高于國外市場的現象,我們就會發現,事實的真相可能并非如此簡單。
據報道,一件同樣款式的大嘴猴(Paul Frank)女式基本款情侶短袖T恤,在北京某購物中心商場內售價368.63元,而在美國亞馬遜網站的售價僅為26美元,折合人民幣僅162元。大嘴猴女式T恤在國內買一件美國能買三件,其品牌價差高得如此離譜,導致了國內游客海外瘋狂“掃貨”和“代購”。
對洋品牌價差高的現象,許多人很容易將其歸因于國內消費者崇洋媚外的消費心理。但是,如果結合許多本土品牌國內市場定價也遠遠高于國外市場的現象,我們就會發現,事實的真相可能并非如此簡單——新華網曾于2011年2月報道,其時一瓶53度375毫升裝的飛天茅臺酒,在美國華盛頓商店的售價折合人民幣僅為550元,而為同期國內售價(約為1050元)的一半,除此之外,包括五糧液、中華香煙等本土品牌的國外售價,亦遠遠低于同期國內售價。
盡管,自去年以來中央加大了對公務消費的限制,近兩年來國內茅臺、五糧液等高檔白酒價格下跌明顯,但是,當下包括茅臺、五糧液、中華香煙等本土高檔煙酒的海外售價,仍然遠遠低于國內市場售價,甚至就連作為一般電子消費品的聯想電腦,其相當一部分型號的產品,其國外市場售價也遠遠低于國內市場。
洋品牌進入國內市場就價高,而本土品牌商品出口國外就價低,這對于絕大多數普通民眾并不特別富裕的我國而言,確實令人難以理解。而對這種堪稱“坑爹”的商品價格現象進行分析,我們可以從消費心理和品牌選擇兩個方面著手。
之于消費心理而言,任何一個陡然物質豐富起來的國家,其民眾的消費心理貌似均要經過“炫耀性消費”階段,50多年前美國經濟學家加爾布雷斯曾針對其時美國的社會現象寫作了《豐裕社會》。而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近年來這種“炫耀性消費”現象在我國也日益明顯,相當一部分消費者在自己消費承受能力的上限之內,往往會“只買貴的,不買性價比高的”,以便能夠獲得某種身份認同。
有什么樣的社會消費心理,品牌廠商就會有什么樣的商品定價策略,在我國“炫耀性消費”現象明顯的情況下,無論是洋品牌廠商,還是本土品牌廠商,自然均會選擇定高價以便獲取更大的利潤空間。
之于品牌選擇而言,與許多歐美品牌對單個行業的專注和精益求精相比,我國許多品牌往往在取得一定的成績時,就貿然多元化擴張,從而導致不僅原先聚焦行業生產質量和生產工藝的弱化,更導致其品牌定位的模糊。正因為本土“靠譜”品牌的相對偏少,從而使得品牌廠商具有從高定價的主動權。比如上世紀90年代曾經風靡一時的紅豆品牌襯衫,紅豆集團在品牌定位和品牌影響取得一定成功后,就迅即進入摩托車、輪胎、房地產等領域,從而不僅導致當下紅豆品牌襯衫的市場影響力直線下降,而且紅豆集團的紡織服裝板塊也日趨以代加工為主。
我們期待在跨過當下這個社會轉型期之后,同一品牌商品的國內外價格懸殊的現象能夠大幅減少,本土品牌廠商能夠聚焦主業鑄造好自身品牌,讓民眾有更多的品牌選擇,社會民眾的消費心理能盡快從“炫耀性消費”轉變為“理性消費”,品牌廠商的定價策略自然會回歸到合理價差狀態。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