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快遞”布局謹慎 國內快遞市場“解禁”
中國政府終于決定全面開放國內包裹快遞市場了。對于姍姍放開的市場,覬覦已久的國際“洋快遞”們卻有些猶豫了。一位外資快遞公司的高管在獲悉開放的消息后對記者表示,有“一種受寵若驚的感覺”,但對于是否準備進入這個市場,卻表現出謹慎態度,“(市場)成本高收入低”,“如果籌備不好的話,會陷入困擾”。
據記者了解,這并不是某一家外資快遞巨頭的“困擾”。DHL(德國敦豪)、FedEx(美國聯邦快遞)、UPS(美國聯合包裹)和TNT(荷蘭天地)四家國際快遞巨頭,其主要業務還是集中在國際快遞上,在國內快遞市場,只有UPS和FedEx有業務,與本土快遞企業順豐和“四通一達”相比,所占份額有限。
快遞業被李克強總理稱作“中國經濟的一匹黑馬”,在中國快遞市場全面放開之后,“洋快遞”們是否會大舉發力、挑戰本土企業呢?目前看來,外資巨頭們的態度并不明朗。
放開的“禁令”
快遞業被李克強總理稱作“中國經濟的一匹黑馬”,在過去一年,李克強多次視察快遞企業和看望快遞工人。日前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全面開放國內包裹快遞市場,對符合許可條件的外資快遞企業,按核定業務范圍和經營地域發放經營許可。同時,在經營許可程序等方面也將進一步簡化,推進快遞與電子商務、制造業聯動發展,鼓勵快遞企業兼并重組,完善和落實重組備案、外資并購審查等制度。
對于多年來受制于“禁令”的外資快遞來說,這無疑是一則利好消息。一位外資快遞公司的高管在獲悉開放的消息后對記者表示,有“一種受寵若驚的感覺”,“以前需要審批需要牌照,現在我們不需要任何批文,就可以在任何地方備案直接做國內快遞業務了。”
聯邦快遞也在第一時間對此消息表示“歡迎”。在給記者的郵件中評價稱,國務院關于進一步開放國內快遞市場的決定,將為中外快遞企業創造一個同等的經營環境。
目前,國際快遞巨頭主要有DHL(德國敦豪)、FedEx(美國聯邦快遞)、UPS(美國聯合包裹)和TNT(荷蘭天地)四家。四大國際快遞企業基本上都在上世紀80年代進入中國市場,但受政策限制均是以合資形式開展業務,主要是與中外運合資。通過中外合資的方式,四大快遞巨頭打開了中國國際快遞業務的市場。
在中國加入WTO之后,中國國際快遞業務基本對外資開放,主要城市國內快遞業務也對部分外資企業分批開放。當時快遞業務隸屬商務部管轄,比較寬松,商務部對外資公司的運營并無限制。除DHL仍與中外運合資外,其他三大快遞公司后期開始以獨資方式在華布局,并且采用收購國內企業,利用現有網絡助力發展的模式。其中以TNT收購天地華宇、聯邦快遞收購大田——聯邦快遞有限公司中的50%股權、DHL收購上海全一快遞等三家國內快遞公司為主要標志事件。
但是隨著中國郵政政企分離的進程推進和2009年10月中國新《中國郵政法》出臺,在條款中增加了對外資企業經營國內信件業務的運營限制,并要求快遞企業重新向郵政局申請運營牌照。
這也讓事實上運營多年的國際快遞巨頭們陷入了“無照經營”的尷尬。由于沒有獲得國內快遞業務經營許可,幾大外資快遞巨頭都不同程度地放慢了中國國內快遞業務的發展步伐。直到2012年9月,FedEx和UPS拿到中國國內快遞牌照,獲得在部分一二線城市開展國內快遞業務的許可,而DHL則通過與中外運的合資公司獲得國內快遞市場的經營權。
“困擾”的市場
“2013年,中國快遞企業累計完成業務量92億件,市場規模升至世界第二位,同比增速高達61.6%,連續五年平均增長率達43.5%。”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會長何黎明此前透露,支撐這一增長的主要原因是電子商務。
統計數據顯示,當前,中國快遞業正處在高速發展階段,平均增長率超過50%。中國國家郵政局提供的數據顯示,2014年前三季度,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93.9億件,同比增長52%;業務收入累計完成1409.9億元,同比增長41.6%,截至10月20日,今年全國快遞服務企業累計業務量突破100億件。
面對如此巨大的國內快遞市場,相比后起的本土企業順豐和“四通一達”,率先進入市場的“洋快遞”們卻并未能取得先發優勢。國家發改委和商務部《外資進入中國物流業的影響及其政策建議》的課題報告顯示,盡管這四大巨頭目前占據了中國國際快遞市場75%的份額,但國內快遞市場的份額卻不到1%。
德勤會計事務所與中國國家郵政局研究中心共同發布的研究報告則稱,目前,中國的私營企業仍然是國內快遞市場的“主力軍”,占有的市場份額達到78.9%。相比之下,外企占據的份額僅為1.2%。
在9月24日放開快遞行業的消息傳出后,有快遞行業人士對此表示擔憂,“新一輪的并購整合開始了。”其提醒說,一方面,國內快遞市場對外資全面開放,另一方面,政策鼓勵快遞企業兼并重組和外資并購審查。
“外資企業擁有完善的經營模式和技術,政策倒逼將會引發國內快遞行業的重新洗牌,打破由國內快遞企業‘一統江山’的局面,特別是順豐和EMS的中高端快遞需求, 有可能會被FedEx和UPS所分流。”目前中國國內快遞市場,高端商務件基本被EMS掌握與順豐壟斷,淘寶快件則是“四通一達”的天下。
聯邦快遞在給記者的回復中稱:“目前,電商物流市場正在經歷差異化市場分流,聯邦快遞精準、快速、專業可靠的服務體驗,使我們能在中高端細分市場中獲得青睞并發揮更大能量。另外,還有科技創新,比如聯邦快遞對于在線寄件工具的運用以及各種創新服務功能的提升等。”
不過,從記者了解的情況來看,外資巨頭們對于是否要大舉開拓開放的中國快遞市場卻有些猶豫。前述外資快遞公司的高管表現出謹慎態度,認為市場“成本高收入低”,“如果籌備不好的話,會陷入困擾”。聯邦快遞亦謹慎表示,“國內業務一直也將繼續正常經營”。
同樣的,DHL快遞業務給記者的回復中也表示,未來戰略重點還是會放在國際快遞市場(中國進出口快遞業務),并不排除未來在中國開展B2C業務的可能性。
在中國快遞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看來,此次開放法律層面意義更大,不會引起外資快遞的大量涌入。目前國內快遞市場并不成熟,仍處于“價格戰”階段,外資快遞不會在短時間內發力國內快遞業務。“市場競爭主體趨向多元化,外資、民營、國營,電商和其他產業資本的進入,是市場成熟的標志,未來快遞市場將會進一步細分。”
中通快遞副總裁金仁群也對媒體表示,作為國內民營快遞企業,中通對于外資快遞持歡迎態度。在其看來,目前“三通一達”把持著國內主要的電商件市場,與“四大”國際快遞企業市場定位有著明顯的不同。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