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Made in China反思你抵制的是什么?
如果我沒記錯,中國大規模向美國出口,始于九十年代初。從最低檔的商品, 一美元店專賣的雨傘,襪子,洗菜的塑料筐,到沃爾瑪的衣服,玩具,自行車,再到大小家電,中高檔品牌服裝,名牌運動鞋,中國制造的商品質量越來越好,檔次越來越高。近年來,奢侈品牌也禁不住低成本的誘惑,紛紛放下架子,加入了中國制造的大軍。
2008年4月7日的商業周刊,Coach被評為Best Performing US Companies第一名
第一個吃螃蟹的是美國奢侈品牌Coach。1996年,CEO Lew Frankfort接管Coach之后,上下一起抓,一面提高品牌檔次,一面降低生產成本。美國的工人,連工資帶福利,一小時的成本大約二,三十美元,一個月下來要三千多美元。而中國的工人,月工資不過一千人民幣,加上吃住和其他費用,兩千人民幣頂天了。人工成本便宜十倍,這等鮮美,簡直超過螃蟹變成河豚了,豁出命也要嘗一下。
逐漸地,Coach在美國的工廠,一個個關閉;取而代之的,是中國的加工伙伴。由于公司對質量的嚴格管理,Coach的品牌形象,并沒有因為中國制造而受到負面的影響,消費者照樣買單。從2000年公司股票上市到現在,Coach的銷售額和利潤連年增長,把股東們的嘴都笑歪了。去年,美國經濟一片蕭條,Coach脫穎而出,在商業周刊評選的五十家最出色的美國公司中,名列第一!
看著Coach賺得盆缽滿盈,歐洲的奢侈品牌們心急如焚。可是,他們卻不能像Coach那樣大大方方地,說中國造就中國造。多年來,歐洲奢侈品牌大肆宣揚他們的制造工藝如何傳統,工匠的技藝如何精湛,就差直接說,做包包是法國人和意大利人DNA里的特質,別人學不來。話說到這份兒上,還真麻煩。
怎么辦呢?利潤的誘惑力終究是不可抗拒的。歐洲的奢侈品牌們就秘密地在中國生產包包。中國廣東有幾家工廠,專門給加工大牌包包。他們跟每個奢侈品牌簽協議,保證不對外透露給誰做包包。跟他們合作的奢侈品牌,也只知道這家廠還給別的大牌做包包,卻不知道給誰做。這種關系,有點像一個大款包幾個二奶,每個二奶都知道大款還有其他二奶,至于其他二奶是誰,大款不說,二奶也不問。
這些大牌是哪家,我就不說了,免得吃官司,呵呵。那么,他們是怎么能做到明明在中國生產,卻貼著意大利制造或者法國制造的標簽呢?有很多辦法的。比如,包包在中國做好了,就差提手沒上,運到意大利上了提手,就是意大利制造了。再比如,“Made in China”的標簽貼在包裝盒上而不是縫在包包里,運到意大利,撕下中國制造,換上意大利制造。我也發現,奢侈品牌的產地標簽越做越小,藏得越來越深,有的干脆找不到。有一次,我在Neiman Marcus里看包包,忘記是哪一家的包包,翻過來掉過去也找不到是哪里做的。我的可疑行徑把店員給招引過來了,一臉嚴肅地問我要不要幫助。然后他就和我一起找,找了半天還是沒找到。
奢侈品牌并不把所有的包包都拿到中國做。一般來說,經典款的,批量大的包包會在中國做,比如Celine Boogie。而批量小的,特別是珍貴皮質(鱷魚皮,鴕鳥皮等)的包包,還是在歐洲生產。
Miucia Prada和老公Patrizio Bertelli
總這么遮遮掩掩的也不是常事。兩年前,Prada女掌門Miucia Prade的老公,也就是Prada的CEO,Patrizio Bertelli終于憋不住了。他跟媒體說,今后我們Prada的包包,哪里做的不重要,關鍵是Prada做的,至于標牌嘛,也不寫哪國了,統統都寫“Made by Prada”。主意不錯,只是不知道各國的法律答應不答應。
做為一個開明的消費者,我并不在乎包包是哪里做的。黑貓白貓,能抓耗子的就是好貓。中國造法國造意大利造,好看好用的就是好包。而且我相信,隨著Made in China 逐漸和質次價廉脫離,和精美高檔掛鉤,消費者對中國制造的感覺,正在逐漸改變。再過幾年,Prada也不用費盡心思搞什么“Made by Prada”了。
然而,作為一個中國人,看到中國制造的奢侈品牌包包供在最豪華的專賣店里,我哪能不開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