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正一:愛打扮的都是窮人
1980年代,青木正一用相機記錄下倫敦街頭年輕人的時尚風起云涌,青木正一開始把鏡頭對準身邊的年輕人。他把日本街頭時尚推向了世界,也樹立起一套被廣泛沿用至今的街拍格式。街拍網站風靡全球的當下,青木正一的三本街拍雜志仍每月出版,并且不靠廣告賺錢。
日本街拍教父青木正一
不論你對日本街頭時尚抱有何種看法,應該都或多或少地看過幾張日本年輕人的街拍照片。有人從中獲得靈感,有人則抱著獵奇心態。但是,無可否認,這些衣著花哨古怪的年輕人,已經像櫻花、溫泉、歌舞伎一樣,成為日本的一個符號。
外國游客凡是到了東京,尤其原宿一帶,相機里總會留下幾個奇裝異服的陌生人。要是偏偏沒遇到,那么可以去購買當月出版的《FRUiTS》——這本擁有13年歷史,遠銷歐美的日本老牌街拍雜志就像東京土產一樣不容錯過。
2010年12月,外灘畫報記者在東京期間,專程拜訪了《FRUiTS》雜志的編輯部,見到了它的主編和創始人,從事街拍30多年,有日本街拍教父之稱的青木正一,聽他細述東京街頭時尚的發展,以及日本年輕人穿衣趣味的變遷。{page_break}
青木正一的工作室位于原宿一帶某條安靜的小道上,距離表參道上著名的Hills百貨不過5分鐘路程。但即便是經常在這塊東京潮流腹地活動的年輕人,也要費點兒工夫才能找到。不過,這本來就是他們平常逛街的方式,那些最有趣的設計師店、古著店往往都藏在縱橫交錯的短小巷子里,門面很小,也未必有門牌號碼和醒目標識。
眼前的獨棟小樓外觀精致且頗有設計感。底樓是一間較大的服裝店,二樓的一間單元便是工作室所在。我們按下門鈴的同時,樓道里傳來腳步聲,一個身材瘦小,頭發和胡子花白,穿深色風衣和卡其褲的男人快步走來。他就是我們要拜訪的人。
55歲的青木先生貌不驚人,他那50平方米左右的工作室空間被好幾臺電腦,一張凌亂的大會議桌,以及一箱箱堆疊起來的雜志塞得滿滿當當,他的電腦桌面上也已經布滿文件圖標。這位街拍教父看起來更像是一個忙得焦頭爛額的平面設計師。
目前,他擁有三本街拍月刊,除了最具國際知名度的女性街拍雜志《FRUiTS》之外,還有男性街拍雜志《TUNE》,以及歐美街拍雜志《STREET》。編輯部成員連他一共4人。
現在,他已經很少親自上街拍照了,主要負責編輯統籌,擔任攝影師的是3個女孩,年紀都在25歲左右,擁有時尚類的教育背景,但都不是攝影科班出身。
“Nina,Gurigo,還有Tomoyo,她們都登上過《FRUiTS》。”青木先生說,他手下的攝影師換過好幾撥,她們都曾經是街拍型人。女性攝影師本來就更容易獲得陌生人的信任,更何況是“過來人”的身份。
采訪進行到一半時,結束了當天拍攝任務的Nina回來了。她很年輕,打扮得既不考究也不古怪,與攝影師的身份倒很符合。Nina與她的老板一致認為,她已經過了奇裝異服的年紀,從臺前轉向幕后是很自然的。“《FRUiTS》剛創刊那會兒,刊登的都是十八九歲的高中畢業生。后來,原宿時尚中堅分子的年齡段不斷降低,許多都是初三、高一的學生。”青木先生說。
年輕女攝影師填補了街拍教父與街頭少年之間的代溝。當聊到“現在愛趕時髦的年輕人一般在打扮上花費多少時間和金錢,以及去哪兒購物”的話題時,他把問題直接拋給了Nina。
“我在出門前一般花1小時打扮。許多人還要久。要是覺得有一點不妥,哪怕已經出門也要回家換掉。”Nina認真地邊想邊說,“花錢方面的差異很大。五六萬日元很平常,花10萬買件夾克的也大有人在。有時,他們會把買了沒多久的衣服放到網上賣掉,再貼錢買新衣服。”
至于熱門購物場所,Nina直接翻出一本雜志。這是他們編寫的《東京購物指南》特輯,每隔一兩年更新一次。書里收錄的店鋪全部來自登上《FRUiTS》和《TUNE》的時髦男女的推薦。
“穿著時髦是一件很難的事,我個人不是很在行。”青木先生說,他自己只在附近買買衣服。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