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銳獨立設計師何然:讓中式元素潮酷起來
舊時代的皮匠師傅,用自己粗糙而靈巧的雙手,將一塊塊原皮打造成精致實用的皮具產品。隨著商品大潮的到來,這些默默勞作的傳統手工藝人逐漸成為古老的畫面。
今天的皮匠師傅——不,或許應該稱他們為皮具設計師——用獨特設計和不輸前人的精細制作,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追求個性和與眾不同美感的消費者。
何然,“PARHASARD 亻遇”創始人,一個品著紅酒做中式產品的現代匠人。第一次看到她設計的皮包,就被深深吸引——帶著歐洲藝術的情節,帶著中國傳統的年代感,中式與西式,傳統和現代,柔美和剛毅,一對對看似矛盾的詞,在這里得到完美的融合。

讓傳統中式融入時尚達人的生活
生活中,何然是位不折不扣的潮人、辣媽,喜歡搖滾和勁爆的舞蹈,出國前,她對傳統文化挺排斥,“覺得繡花、錦緞挺土的”。改變她想法的是一次云南游歷,她被富有民族韻味的苗繡深深吸引。“那種質樸無華、自由不羈,和骨子里的我是息息相通的。”從此她開始著迷于收藏一些老繡片、繡衣,去了解背后的故事和工藝。
后來,何然在逛田子坊時,又被那種濃郁的、民俗的生活氣息和歐美的小資情調……這些不同元素的對撞所吸引。為此,她還有感而發寫了一首詩,成為她品牌名稱的由來。
“‘PARHASARD 亻遇’就是中式元素和歐美風格的融合。我希望把中式融入到現代人的生活中,努力在中西合璧的風格中尋找恰到好處的結合點。”何然說,云南行讓她愛上了中式的美,從此她著迷于刺繡、木雕、錦緞……但這些固有的形式離現代人的生活太遙遠。“我不可能整天穿個戲服招搖,在我的日常生活中,還是以現代審美來裝扮,但又需要一些個性化的點綴,而中式元素就是最好的個人標識,特別是在我們走出國門的時候。”
為了讓中式元素“潮酷”地出現,以貼近年輕人的審美,何然運用了歐洲比較流行的廓形和色彩;在中式方面,除了運用手工刺繡外,還運用到中式家具、建筑、傳統手工藝等各方面的元素。“我希望在運用傳統手工藝設計、制造美物的同時,也能對傳統手工藝的傳承和發展起到一點推動作用。”
愛和癡迷,是入行最好的導師
“PARHASARD 亻遇”主打手工制品,除了包包還有少量銀飾。手工打造的每一個過程,都需要十二分的細致,一筆出錯,整個產品乃至價格不菲的皮材料都會報廢,這需要“匠師”耐得住寂寞,有著極致慢而從容的心態。何然喜歡手工,但“耐心不足,也忍受不了那份孤獨。”所以,最初她將自己定位成“設計師”。

▲“PARHASARD 亻遇”的銀飾
“我曾經也猶豫過要不要自己做,說手工制品卻又不是自己做的,似乎有些欺騙性,但我覺得現代社會是一個分工越來越細的社會,每個人專注于自己的領域,通過整合會讓產品更專業。我的優勢是設計,那我就通過設計把手工藝人的勞動更好地展現出來,這對于他們來說也是一種推廣。”據何然介紹,“PARHASARD 亻遇”有配合的手工刺繡繡娘、手工縫制包包的師傅,也有手工打制銀器的藝人。品牌創立之初,因為擔心專注于手工藝會束縛創造力的發展,何然并沒有參與到制作中去,大部分時間,她的工作是對著電腦完成的。


何然親自動手制作包包
但聽多了匠人的故事,加上本身對手工的喜愛,總有蠢蠢欲動的時候。“老公和兒子生日的時候,為他們定制了小領結。”物品雖小,但從設計圖紙開始,經歷選皮、上色、下料、裁切、打磨、縫制等種種工序,一次次重做,從不完美到完美,無不讓她體會到現代社會最稀缺最珍貴的狀態——匠心。“對我來說,不懂制作時候的設計是比較表象的,而制作不僅帶來了對細節的完美追求,而且在過程中同樣可以激發新的創作靈感。”
{page_break}
為丈夫和孩子設計制作的領結
何然放下了對自己是“設計師”還是“手藝人”的身份執著,沉浸于手工技藝帶來的沉靜與祥和。她說,“手工讓我離社會人漸行漸遠,卻離本我越來越近。”在這個“快餐化”的社會,我們需要這樣的“匠人”,用精雕細琢、千錘百煉的精致優雅,賦予器物對抗時間的靈魂。
部分作品欣賞: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